隊佔領警視廳,包圍首相官邸,屠殺內閣官員,拘捕陸軍省內不肯合作的高階將領,然後推出東鄉隆盛元帥出面奏告日皇,組成軍事內閣,由陸軍大將荒木貞夫出任首相,甚至準備假如裕仁不肯接受這個政變要求,將逼裕仁退位,由其弟軼父恭親王接任。
但是這個行動,因為波及到日皇裕仁的地位,因此受到日本憲兵司令部的反對,荒木貞夫大將也不敢予以支援,所以軍部在十月十七日調動支援日皇的部隊出動,搶先化解了政變的企圖,但是當時的政府與軍部,卻擔心假如大舉的追究政變責任,會使日本關東軍真正的“叛變”,也會造成滿洲事變會以失敗收場,因此日政府仍然對少壯派軍官作了讓步,就是隻對準備帶頭政變的橋本中佐進行隔離審訊,其它參加政變的軍官僅給與行政處分,並且由日皇派專使到關東軍司令部,表達日皇對關東軍的關懷,才消弭了關東軍與東京之間可能決裂的“戰爭”。
4。3 “臨參命”約束不了關東軍
日本政府此時簡直不知道應該如何來應付九一八事變了,當時日本不願關東軍擴大軍事行動的另外一個理由是蘇聯,害怕與其在東北霸佔的利益發生衝突。因為當時蘇聯控制著所謂“北滿”的中東鐵路沿線,假如關東軍北上進佔黑龍江省,蘇聯是否會進行自衛反擊?雖然蘇聯在十月中旬,對日軍攻佔東北的軍事行動,表達了中立的態度,但是日本的參謀本部仍認為,對於蘇方真正的軍事意圖不能不加以防範5。所以日參謀本部決定強制約束關東軍,不得進入北滿生事,參謀本部決定祭出最後的軍令王牌,由參謀總長金谷範三大將,帷幄上奏日皇裕仁,頒發指揮與約束關東軍的“臨參命”給參謀本部,這是參謀本部決定以“臨參命”的最後手段,來控制關東軍在東北的軍事行動。這個訊息迫使關東軍暫時改變進攻北滿策略,決定招安一批東北邊防軍裡的失意軍閥與部隊,在黑龍江充當爪牙,關東軍則在幕後提供支援,以減少與東京軍部直接的對抗。
這時在北平的張學良,眼看自己在東北的根據地,在不抵抗政策下,在幾天之內,就丟掉了遼寧、吉林二省,剩下的黑龍江省,也在投降日本的偽軍的進攻下,顯得岌岌可危。因此張學良在十月八日,決定任命馬占山代理黑龍江省主席,統率部隊進行反擊。結果在十月十五日的江橋一戰中,馬占山部大敗偽軍的進攻。關東軍擔心東北百姓的抗日義勇軍,很可能會因為江橋起義的勝利槍聲,而跟著風起雲湧的發展,因此斷然的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設法全力殲滅馬占山的抗日力量,否則會後患無窮。
關東軍既然決定自己親自出兵,那麼也就是公然的挑戰參謀本部的要求,當關東軍開始集結進攻黑龍江的東北軍陣地時,此舉當然驚動了東京,於是日參謀本部從十一月五日起,正式發出“臨參命”,企圖制止關東軍進攻的軍事行動。但是臨參命卻沒有達到軍令如山的斷然效果,關東軍在朝鮮軍加派兩個混成旅團的支援下,發動了江橋作戰。馬占山部再次奮勇迎戰,同樣給與關東軍出乎意料之外的嚴重傷亡打擊,但最後日軍再度發動陸空聯合攻勢,東北軍在後援與兵力不足下後撤。當然關東軍更大的勝利是,打敗了日本參謀本部,被日軍視為最高命令的臨參命,以無軍令上絕對的權威了。
關東軍之所以敢對臨參命有所違背,除了抗命成習的跋扈傳統之外,當然也是受到陸軍省的支援。這時候的陸相南次郎,已經看出若規內閣陷在搖搖欲墜的邊緣,他自己也被陸軍省內部少壯派軍官所包圍,因此南次郎在內閣中,竟然提案,要求內閣增兵支援關東軍進攻黑龍江。這等於宣佈陸軍省與政府政策不合,陸相隨時可以辭職而導致內閣總辭。
同時,這也出現陸軍省與參謀本部的政策衝突問題,既然陸軍省與參謀本部的意見不合,關東軍就有看風向、鑽漏洞的機會了。而參謀本部對於關東軍的抗命,真的有些按捺不住了,於是在十一月二十日,派遣參謀次官二宮前往關東軍司令部,監督關東軍執行軍令,但是二宮在關東軍司令部,居然並未嚴格的執行參謀本部的命令,反而一再為關東軍的立場向本部提出申辨。這真是日本軍事歷史的奇觀:九一八事變,一方面是關東軍侵略中國東北的事變,另外一方面則是關東軍與日軍參謀本部之間的權利戰爭6。
不過,至少在表面上,關東軍的違抗參謀本部的臨參命,還是要有所限度的,因此在參謀本部連發九道臨參命,嚴厲限制日軍在黑龍江省的軍事活動下,關東軍只好在擊敗馬占山部後,暫時有所收斂。既然軍部暫時不準關東軍在北滿攻掠,剛好土肥原賢二又在關內的天津,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