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毫無道理的侵略中國,這不僅會導致民心士氣的土崩瓦解,更得不到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援。所以在一二八事變中,十九路軍的英勇抗日表現,當然永遠值得中國人紀念與尊重。但是後來十九路軍,卻不幸陷入一種“現在就跟日本拼了”的情結之中,而從此長遠的影響到中國的政治與民意,許多人不但不瞭解當時蔣介石迴避立刻決戰、全力建軍備戰的努力,反把近乎十惡不赦的“親日”、“漢奸”等標籤貼在蔣的身上。所幸蔣介石仍然能夠把持得住中國必須進行全面準備抗戰的大政方針,他實在是比同一時期日本的軍政領袖,控制不住關東軍的冒進(反而被牽著鼻子走),更為高明的多。
9。7 蘇聯幕後的謀略與野心
九一八事變的發展,之所以最終會任由關東軍支配中日曆史衝突發展的方向,另外有一個不可低估的原因,就是蘇聯的保持低調,放任關東軍在中國東北進行佔領的軍事行動(這是我們已經再三強調的重點)。因為當時的中國與日本政府都認為,蘇聯絕對不會坐視日本危及到蘇聯在中國“北滿”的利益,與在西伯利亞東部的戰略安全(一九四年的日俄戰爭,就是為此原因爆發)。但是斯大林卻有更為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他寧可暫時的犧牲蘇聯在北滿的利益給日本,而鼓勵日本放手侵略中國,使得中日爆發歷史決戰,這樣必然是造成中日之間的兩敗俱傷,蘇聯就可以兩面撿便宜,一方面可以大舉侵略殘破的中國西北與東北,一方面可以乘日本戰力疲憊空虛之際給日軍一次痛擊,好報俄國曾敗在日本手下的歷史性恥辱。
蘇聯意外的不干預,造成日軍參謀本部的威信大失,關東軍成功的以下凌上,使日本政府失去控制軍方威信的能耐,也造成中國政府不抵抗主義的慘敗。假如當時蘇聯擺出關東軍在中國東北的軍事行動,已經嚴重的威脅到蘇聯在遠東的利益,為此蘇聯甚至可能不惜一戰(日本參謀本部就是為了擔心關東軍進攻北滿,而引起蘇聯的軍事幹預,因此才動用臨參命不準關東軍進攻黑龍江的)。
事實上,只要蘇聯擺出干預的姿態,那麼關東軍就不可能控制中國整個的東北,最多隻能拿下南半部的東北,那麼關東軍在面對中國在東北不斷的反抗之下,最後可能只有接受日本政府的出面交涉,由中國政府以東北的某些利益給日本,以交換關東軍放棄對中國東北的全面佔領,因為當時關東軍的兵力不足,日本政府更是沒有進行戰爭的準備與能力。
9。8 九一八事變的內涵與影響
總之,從大歷史全程的角度而言,九一八事變是造成日本走向危亡,以及中國進入復興的一個歷史分水嶺,關東軍的抗命“成功”,使得日本軍閥終於開始主導了日本的命運;而中國人民卻因此覺醒,導致各種分崩離析力量的開始整合,最後形成一種不屈不撓的抗戰意志,從此走上對抗日本強權侵略的道路。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處於十八世紀形態、全方位落後的弱國,卻要對抗日本這個二十世紀的先進強國,但中國卻以決不屈服、義無反顧的民族氣概,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與全人類的自由與民主,並作出了最大與最早的犧牲和奮鬥,與最不朽的歷史貢獻2,而這一切都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舉國上下,因為九一八事變所獲得的意外大勝,而開始陷入了軍國主義新的狂熱之中,日本的軍部,更是有如鯊魚聞到血腥一般進入失控狀態,這開始影響到日本政府的領導人,跟著少壯派軍方的政策前進,不顧日本人民真正的安危福祉,以及日本在國際社會的孤立,把侵略中國的大陸政策,不惜以戰爭的代價,開始逐一加以實現。
日本是具有歷史性自卑情結的民族,幾千年來,它渴望著超越中國而成為世界級的強權。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因為幾場戰爭暫時勝利的刺激,而發展為狂妄自大的集體偏激心態。日本人民一向崇拜強者,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的順利成功後,就成為日本人民崇拜的物件,最後造成關東軍竟有力量支配到日本政府、軍部、甚至日皇,去跟隨他們大膽地擴張與侵略,最終不能自拔的釀成歷史的大禍。
整個歷史的悲劇是,中國方面越是委曲求全、百般遷就,國際社會越是採取綏靖主義,日本侵略的兇焰就越發不可收拾。日本就這樣貪得無厭的步步進逼,直到迫使中國最終在忍無可忍的狀況下,挺身與日本進行一場強弱懸殊的自衛抗戰。中國唯一的力量,是來自民族主義的意志,不畏失敗與犧牲,一直堅持抗戰到底,最後終於贏得了勝利!
第十章、熱河與長城之戰
日本的大陸政策,一直是把經營滿、蒙,視為一體的。因此關東軍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