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1)對日本“中國派遣軍”高階軍官與資深參謀的審問結果,證實了蔣介石與日軍從來連正式的談判都沒有,秘密停火的默契更屬無稽。事實歸事實,直到現在還是有歷史著作採信史迪威、戴維斯等所宣傳的謊言。

'7' 當時能被徵召的中國兵員,夠透過美國製定之體檢標準的比率,,只有二二%。雖然中國的人多,但抗戰的消耗的確太大,可用的兵源,已經是嚴重的不足了。

'8' 丘吉爾如願以償地得到羅斯福的同意,把盟國的軍力浪費在進攻義大利(與戰勝德國沒重要的關聯),而犧牲了提早渡過英法海峽直搗德國心臟的戰略計劃(BOLERO…ROUNDUP Plan),使得收復歐陸的時間更被推後。丘吉爾的目的是要用更多的時間,由蘇聯來將日耳曼民族的德國揉成碎片,英國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少了一個最強勁的對手。

'9'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理由非常正確,要找到像史迪威一樣,先亂指揮大軍而遭慘敗,隨後又為了自己容易逃命而甩掉部隊的將領,還不是件容易的事!

'10'宋家姊妹與長兄宋子文嚴重不合已久,一九四三年,宋美齡前往美國進行遊說活動,多少有牽制宋子文勢力的謀略在內。蔣介石曾經被迫指示,在與美國政府的交涉中,宋子文才能代表中國政府的觀點與立場。

'11'為了防止個別戰區司令官發動兵變,何應欽祭出嚴格控制兵員與補給的制度,結果在後來的日軍全面攻勢中,甚至連在最為危急的時刻,沒有何應欽的命令,連戰區司令官,包括湯恩伯、薛嶽、孫元良在內,都不能拿到作戰物資。尤其在日軍進攻廣西的當頭,華軍眼看著後勤補給站中軍火充足,自己的部隊雖然面臨彈盡援絕的緊急關頭,但是沒有何應欽親口的命令,仍然拿不到軍火作戰。

'12'由於身體狀況的迅速惡化,羅斯福總統的思考這時候已經出現混亂的情況,常把問題的因果關係顛倒。他於一九四五年四月去世。

'13'事後檢討,當時羅斯福並未詳細地斟酌電報的內容與語氣,原來馬歇爾發出的電文是未經修飾的底稿,羅斯福就草率地在一大批檔案之中籤發了。

'14'丘吉爾“為了英國的利益”而信口說慌的記錄實在不勝列舉,他的臉皮之厚,足以抵擋原子彈的轟炸。

'15'當然也因此伏下馬歇爾在杜魯門任內,對付國民政府,以全面報仇的歷史大禍。

'16'魏德邁(General Albert Coady Wedemeyer)出身西點軍校,在二次大戰前又從德國陸軍戰爭學院(Kriegsakademie)畢業,併為美國陸軍部主持了反攻歐陸之作戰計劃(The Victory Program)的設計,他可以被稱為盟國的首席“大戰略家”。但由於魏德邁對中國在二次大戰的貢獻與受到盟國不平之待遇有清楚的瞭解,而堅決反對馬歇爾、杜魯門不合理的中國政策(不僅沒有正義,亦根本不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卻因此犧牲了他個人的整個軍旅前途。他於一九八九年去世。

第三十二章、保衛重慶

在整個抗日戰爭的過程中,重慶就代表了中國人抗日的中心所在,日本對於重慶是恨之入骨,日軍曾經企圖以各種方法,來消滅或是摧毀重慶,其中包括一九三九年五月,對於重慶進行日以繼夜的大轟炸,造成平民高達上萬人的死傷,但是所有的中國軍民仍然不肯屈服,重慶仍然是抗日的中心。

日軍在一九四年夏季,再度對重慶發動長期的戰略轟炸,特別是在八月份,日本飛機的炸射簡直沒有一天停止過。當時中國的空軍,幾乎已經不復存在,無法阻止日機的襲擊,重慶幾乎被炸成廢墟,而中國的軍民,每天都生活在日機攻擊的危險下,但仍然繼續堅持自己的崗位,抵抗日本的侵略。

“重慶精神”成為日本皇軍無法抹除的抵抗力量。

在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九日,當日本南方軍順利攻略東南亞與太平洋的戰略目標之後,回報日軍大本營:“南方軍之戰略任務已經完成。”日本是絕對沒有想到,先進西方國家的軍隊,是這樣不堪一擊,而對照之下,中國軍隊竟然是如此頑強不屈。日軍大本營在狂喜之餘,開始籌劃下一階段的戰略任務。對日本來說,冷酷的現實是中國的頑抗,假如中國事變沒有結束,日本就別想執行其它任何的戰略構想,因為日本的兵力根本不夠分配。

所以日軍大本營在一九四二年年中,全盤檢討整個戰局之後,開始傾向接受中國派遣軍司令部的建議,就是日本對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