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2% 1。94資本回報率1962-1986 23。22% 11。25% 2。06銷售回報率1962一1986 20。27%
9。42% 2。15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和明尼蘇達州那家失敗的礦場相比,諾頓怎麼會喪失看似不可能超越的領先優勢呢?
和3M相比,諾頓在1914-1945年間種下敗因。在這段時間,3M建立鼓勵個人首創精神和實驗的管理方法,諾頓卻沒有創立任何明白的做法或機制,來刺激實驗和無計劃的進步;3M奮力追求進步和行動的衝力時(“試一試,而且要快!”),諾頓卻變成高度集權和官僚化的公司,表現出“僵化和停滯”的特徵;3M抓住創造發明防水砂紙和思高牌膠帶的機會,諾頓在傳統的產品之外卻沒有鼓勵追求新機會的政策。1928年,諾頓85%的銷售額、9O%的獲利均來自查爾斯·諾頓25年前推出的砂輪系列產品。諾頓一位研究科學家說:我們雖然提出了研發全新產品的構想,可幾乎所有的努力……都用在……製造更好的砂輪……你想做什麼都可以,只要你做的是圓的、上面有個洞的東西就行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期間3M奮勇向前,一發不可收。在3M實施分權、建立繼續刺激進化式進步的機制時,諾頓仍然維持中央集權,仍然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為重心。1948年,3M已經多元化發展為7個不同的產品部門,研磨產品佔營業收入的比率已經不到3O%
,諾頓將近百分之百的營收仍然來自傳統的研磨產品系列;3M的思高牌產品系列創造出大量的現金,用來研發思高萊反光片和熱傳真影印等極有前途的新科技產品,諾頓的研磨產品卻面臨市場成熟、成長緩慢、產力過剩、價格下跌和利潤萎縮的問題。
50年代末期,諾頓勉強做了幾次無力的嘗試,想從成熟的研磨產品工業向外發展,但是多半因為缺乏財力和制度化的鼓勵而受阻。有趣的是,有一陣子,諾頓竟步3M的後塵跨入粘著劑產品事業,在
1957年推出膠帶產品(落後3M
27年之久!)。但是3M的思高牌已經牢不可撼。因此,用諾頓一位銷售經理的話說:“在我們公司的歷史中,從來沒有(像與思高牌競爭)這樣慘敗過。”
1962年,3M的營業收入已經達到諾頓的3倍,毛利率將近2倍。此外,3M還擁有範圍廣泛、利潤誘人的一大批事業單位,例如,獲利穩定的粘劑產品、高度成長的思高革防護布料產品、磁帶、新興的微縮影片和傳真產品,等等,而諾頓的銷售額仍然有75%以上來自老舊的研磨產品。更重要的是,3M這部突變機器正在全力運作,確保公司在長遠的未來歲月裡繼續遇到數千種新機會;相比之下,諾頓幾乎已經停頓下來,銷售增長率只有2%,利潤增長率為O,又沒有半點追求進步的驅動力或刺激進步的有形機制。查爾斯·齊普在深入研究後寫出諾頓公司的歷史,他指出:到60年代,經營大致變成看守作業,意在維持現有的微薄利潤水準,尋找出售公司的可能性。
最後,因為和3M及卡波蘭登相比,諾頓的股票本益比不斷下降。針對這種情況,諾頓決定採取一致行動,仿效3M追求多元化和進步,但和3M不同的是,諾頓主要是選擇企業戰略性規劃和購併達成進步和多元化的目標,而不是靠演進。事實上,諾頓成為波士頓諮詢集團最初的大客戶,也成為該公司“資產管理技術”的忠誠信徒。諾頓不設法設定刺激內部進步的機制,反而只想“買進”進步,就像《福布斯》雜誌所說的:“諾頓經營公司的業務就像大多數投資者管理投資組合一樣。”
(注:資產管理技術根據市場佔有率和增長率,把經營單位分成矩陣:金牛、明星、問題單位和落水狗,利用這種分類,決定公司的投資、購併和撤資行動。)
的確如此,拿3M和諾頓相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3M一直擁有由各種經營單位組成的“組合”,任何戰略規劃諮詢公司一定都會羨慕這種“組合”。3M的資產組合看似規劃得很完美(就像把物種創造得很完美一樣),但是實際上主要是靠無目的的演進過程經由變化和選擇而出現的。從創造主義策略性規劃專家的觀點來看,“原因”和“過程”很容易混為一談。3M就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
如果在策略性規劃矩陣上列出3M公司的經營單位組合,很容易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為什麼這麼成功。(你看看有那麼一群金牛和明星經營單位!)但是,這種矩陣完全無法這種組合最初出現的原因。
整個70年代和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