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章 兄長們的家塾生活

姆,都是年紀比較大的。

家塾裡執教的荀先生已經六十多歲了,講學經驗豐富,是當世有名的國學大儒,他手底下教出來的進士舉人數不勝數,最後入朝為官者也比比皆是,一生頗有杏壇美名,當時為了請到荀先生來自家家塾講學,教自家幾個子侄,浩瀚國公老爺何止三顧茅廬。其實荀先生雖然架子大,但是人很好說話,尤其有真才實學,是用才華令眾多學子拜服的人,個人品德絕對堪為當世師表。雅俗一個女孩兒家的,三歲識字啟蒙就得荀先生教導,也是三生有幸。

剛學認字,四書五經肯定是擺設,陳夫人為女兒準備好了一本《聲律啟蒙》,讓荀先生有空就幫忙教認幾個字,才三歲,話都說不周全,也不指望一下子就學到什麼,只要別叫她一個小人悶頭悶腦憋壞了就行,荀先生欣然答應。

荀先生飽讀詩書,審美品味也不俗,對一個可愛到叫人看著心都化開了的孩子,心裡也是很喜歡,想到自己孫子孫女這麼大的時候,自己在外為了諄諄學子的功名前途,放棄了天倫之樂,如今想來也是十分嘆惋,於是就把雅俗當作自己孫女一樣教起來,時不時過去指點指點,教教認字,雅俗倒也不認生,能聽荀先生的話。

一年之計在於晨,上午的時光大多都是用來誦讀的,所以每天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家塾生活都在朗朗書聲中度過,幾位公子讀的是抑揚頓措,心神嚮往。

《聲律啟蒙》對家塾裡都忙著熱火朝天考功名的公子們來說,不知早幾年就都不放在眼裡了,所以一個家塾裡坐著的,人人都能教雅俗,大家只要誰休息的時候,都順便教教她,這個又教教,那個又教教,雅俗一上午能學好多句,而且都能讀出來,但是一分開字又就不認得了,所以幾位哥哥還是不如荀先生穩紮穩打,都太急於求成了。不過好在這樣雅俗可以和哥哥們一起“搖頭晃腦”了,小孩子讀著認認真真有模有樣的,來來回回雖然就那麼耳熟能詳的幾句,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最後還讀出自己是大學問家的感覺來,大家看著她搖頭晃腦的小樣子都想笑,原本還有些刻板的家塾因為這個小妹妹的到來,頓時充滿了輕鬆的氛圍,雅俗也暫時離開那些處處看著她,叫她這個也不能去,那個也不能碰的保姆們,快樂極了。

渴了有茶喝,家塾裡茶水供應十分精細,畢竟裡面的都是家族未來的棟樑,因為雅俗的加入,還特意添了牛乳茶和蜂蜜水。嘴裡沒味道了有點心,家塾裡的點心和雅俗日常吃的一樣精緻美味,但是雅俗感覺家塾裡的還好吃一點,主要是看大家吃自己就覺得想吃。到了吃飯的時候,公子們禮膳很有規矩,何時就坐,何時起筷都要荀先生髮話,而且講究“食不言”,菜品葷素搭配,時鮮應季,如何吃飯,如何湯飲,吃完後如何漱口,都有規矩講究。保姆原本要把雅俗抱走帶出去吃飯,但是雅俗堅持不走,保姆們也只好留下來和公子們一起吃了,好在陳夫人身邊的侍從都不是等閒之輩,都是見過世面走的起場面的人,留在荀先生面前伺候,也絲毫不失禮法風範。下學的時候幾位公子集體給荀先生拜禮告別,感謝傳道之恩,雅俗也學著一樣做法和說法,眾哥哥都笑著看她,然後幾位公子邁著悠閒從容的步伐各自安靜離開。

晚上爹孃一起笑著問雅俗學了什麼,雅俗把今天學的幾句《聲律啟蒙》高興的背給父母聽,看著女兒表現的大學問家的氣勢來背《聲律啟蒙》,浩瀚老爺夫妻倆確實有點窩心,於是大加誇張的誇讚女兒,雅俗聽著開心極了,覺得後面去家塾加倍努力學習讀《聲律啟蒙》。

家塾裡的公子們,聞雞起舞,晝夜苦讀,在為兩年後的秋闈大考做著準備,彷彿正在土裡積聚營養的竹根,荀先生每日講學督管,絲毫不曾懈怠,猶如竹林的管理種植者,兢兢業業,如此溫柔的家塾啟蒙歲月,也陪伴了一個小孩兒一段彌足珍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