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放下你的鞭子》、夏衍的報告文學《包身工》、聶耳的《大路歌》、孫慎的《救亡進行曲》、麥新的《大刀進行曲》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壓迫下的悲慘遭遇,教育人民奮起抵抗,不當亡國奴。尤其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曾傳遍祖國各地,以其強烈的感染力,激勵全中國人民起來抗爭: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前進!

在華北事變後,不同階層和派別的文藝工作者,紛紛表示要在抗日救國的旗幟下聯合起來。為了建立文藝戰線的抗日統一戰線、1936年初,“左聯”自動解散。

10月1日,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21位文藝界新舊各派領導人,在共同簽署的《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中,明確提出:“在文學上,我們不強求其相同,但在抗日救國上,我們應團結一致以求行動之更有力”。“為民族利益計,我們又甚盼民族解放的文學或愛國文學在全國各處風起雲湧,以鼓勵民氣”。'《文學》第7卷第4號,1936年10月1日。'

《宣言》的發表,促進了文藝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使文化界的團結和戰鬥力進一步增強。10月19日,魯迅不幸因病逝世,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發了唁電,高度讚揚魯迅的豐功偉績。

22日,宋床齡、蔡元培、沈鈞儒等著名人士參加了上海數萬群眾為悼念魯迅的送葬。隊伍行進中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高唱救亡歌曲。這次送葬實際上成為學習魯迅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動員人們獻身抗日鬥爭的救亡示威大遊行。

三、綏遠軍民抗日和全國援綏運動(參見附圖13)

1936年春,日本帝國主義指使偽滿軍侵佔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