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苦衷,一為將來重整旗鼓,再作抗日討賊之計”。'《馮玉祥日記》,1933年8月11日。' 14日,馮玉祥抱恨離開張家口,再上泰山隱居。
(二)同盟軍的奮戰與失敗
由於馮玉祥出走,抗日同盟軍發生嚴重分裂。在南京國民黨政府的高壓和重金收買下,同盟軍大部分被宋哲元部收編或瓦解,只有方振武、吉鴻昌和中共掌握的部隊共1,5萬人未受大的波動。為了堅持鬥爭,方、吉二部和中共前委掌握的第2、第5、第16、第18師及黨政軍機關一同轉移到張北一帶。方振武、吉鴻昌到張北後,表示“既以抗日為起源,必以抗日為歸宿。”'《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檔案資料》,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8月16日,方振武發表通電,宣佈就任代理同盟軍總司令職。8月24日,中共前委也在張北二泉井村召開擴大會議,成立了以柯慶施、吉鴻昌、張慕陶、宣俠父、許權中等7人為常委的軍事委員會,任命吉鴻昌為北路總指揮。
會議根據臨時中央及河北省委關於集中力量創造紅軍和新蘇區的指示,對同盟軍的行動提出了向東、向南、向西發展三個方案,經過分析比較,決定向南發展,依託保定以西的太行山、依靠河北中部農民運動與黨組織的良好基礎,建立抗日根據地。方振武不同意前委南下路線,遂率部東進至獨石口地區。
方振武、吉鴻昌繼續高舉同盟軍抗日旗幟的行動,激起了國民黨政府的惱恨。蔣介石、何應欽急令宋哲元、龐炳勳、閆錫山等部,進攻、堵截同盟軍,陷方、吉二部於東西南三面包圍之中。為了使日偽軍從北面圍攻同盟軍,何應欽於9月8日派殷同和日軍勾結,商議夾擊同盟軍的辦法。中共前委所部和吉鴻昌部為實現南進計劃,在南進路線受阻的情況下曾兩次西出商都,繞道南下,均遭閆錫山、傅作義部堵截:被迫折而向東,於9月9日到達獨石口及其附近與方振武部會合。9月10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