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於1924年2月2日向蘇聯遞交照會,正式承認蘇聯。同年10月德國承認蘇聯。1925年日本自北庫頁島撤兵。
蘇聯所取得的勝利和成功,共產國際的建立及其活動,各國民族解放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一戰結束後的國際秩序,打破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一統天下。在帝國主義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之外,出現了一個以社會主義蘇聯為首的共產國際陣線,國際政治格局中又增加了兩種社會制度的對立。帝國主義國家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在發展,列強之間的矛盾衝突在加劇和擴大,列強殖民宗主國與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各帝國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的矛盾,社會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相互支援,又成為國際關係的重要內容。
三、世界經濟危機和國際法西斯主義的興起
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局勢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宰割及其分贓不均,造成一戰後的民族復仇主義、民族沙文主義勢力膨脹,連同20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特別是20年代未的大危機,是國際法西斯主義勢力得以崛起的兩個重要條件。
國際法西斯主義的主要發源地是歐洲的義大利和德國。義大利法西斯主義勢力興起於一戰期間,其頭目墨索里尼自1914年主辦《義大利人民報》以來,大肆宣傳民族沙文主義,鼓吹侵略戰爭,於1919年3月正式組織了“戰鬥的義大利法西斯”黨。在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支配下,義大利成了首先惡化一戰後歐洲格局的主角。在巴黎和會上,義大利曾作為“四強”發起人之一,堅持要求巴爾幹半島和亞得里亞海的權益,要割取阜姆港。但英法美等國不願意義大利勢力在地中海過分擴張,只將的裡雅斯特等地割交義大利,而將阜姆劃給南斯拉夫。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乘機鼓動沙文主義,要求修改凡爾賽和約。墨索里尼指責政府軟弱,提出:“要麼修改(凡爾賽)條約,要麼進行新的戰爭。”'加萊阿佐·齊亞諾:《義大利麵臨戰爭》,米蘭1939年版,第16頁。'
法西斯文人鄧南遮則組織志願隊佔領了阜姆城,宣佈阜姆與義大利合併。在這些民族沙文主義的狂潮中,義大利法西斯勢力迅速膨脹。而國內經濟危機又為法西期主義提供了溫床。據統計。1921年第一季度與1914年相比,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生活開銷增加560%,1919年和1920年移居國外人數佔當時人口總數的2。26%,達86。7萬餘人。'費德利科·卡鮑德:《當時義大利(1918—1948)》,義大利1961年版,第28~29頁。'
在這樣的條件下,1920年5月24日,在米蘭召開了義大利法西斯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以民族主義為宗旨,以暴力行動為方針的基本綱領。進而在1922年10月發動暴亂,組織“向羅馬進軍”,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政府。隨後,經過一系列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1928年頒佈法律決定法西斯大委員會為國家行政機構,確立了法西斯主義在義大利的完全統治。
德國的法西斯興起於20年代初,由希特勒組建了“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即納粹黨。希特勒在其《廿五點綱領》及《我的奮鬥》中宣佈,納粹黨的根本目標是取消凡爾賽條約,建立大德意志帝國。由凡爾賽條約而重新劃定德國邊界,並剝奪德國的海外殖民地,成了納粹黨煽動復仇主義的藉口。
納粹黨首先在德國南部的慕尼黑地區迅速發展,德國國防軍及巴伐利亞軍人在這裡組織有軍國主義的“自由團。”曾任德軍總監督,與興登堡總參謀長共掌軍權的魯登道夫居住在這裡,是希特勒的堅強支持者,也是1923年納粹黨組織“啤酒館暴動”的直接參預者和領導者。
1929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大危機,以西方所稱為的“黑暗的星期四”'林茂等:《日本內閣史錄》3。第一法規出版社,1981年版,第197頁。',即10月24日紐約華爾街的金融交易所倒閉為開端,迅速波及全球,給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以巨大沖擊,特別是對於意、德、日法西斯主義的膨脹,起到了刺激作用。在德國,危機期間工業生產降低了40。6%,數十萬中小企業破產倒閉,全國工人將近半數失業,小農成批破產。希特勒以“社會主義”為旗號,向廣大民眾許諾提高工資、消滅失業、企業國有、嚴懲奸商、實行土地改革等,矇騙了大批群眾。納粹黨員從1925年的2。7萬人,激增到1930年的38萬人,併成了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