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和毛澤東關於團結蒙古民族共同抗日的指示,大青山支隊正確執行民族政策,宣傳蒙漢平等,共同抗日,支援蒙古民族的解放事業,切實保護蒙民的利益。邊委會還規定不在蒙民聚居的土默特旗、四子王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等旗縣設立行政機構,不推翻王公制度,對一般投日的蒙古族上層人士不輕易戴“蒙奸”的帽子。對偽蒙軍採取爭取其抗日、反正的政策,促進了蒙古族地區團結抗戰局面的發展。
1939年,大青山八路軍數量增加,活動範圍擴大。綏南部隊活動在蠻汗山、馬頭山和長城內外,並派騎兵挺進豐鎮東部地區。綏中部隊活動範圍擴大到陶林以東土牧爾臺和陶林至集寧之間灰騰梁地區。綏西部隊發展到土默川、固陽一帶。
大青山抗日遊擊戰爭的發展,使日軍深為不安。1939年5月,日偽軍5000餘人,分6路“掃蕩”大青山。八路軍綏中部隊轉移外線,威脅陶林,襲擾平地泉(集寧)、紅格爾圖等日的軍重要據點;綏南部隊撤離蠻汗山,進入敵後豐鎮、興和間活動,打擊與鉗制敵人。使其“掃蕩”半月即草草結束。6月至8月,日軍又多次”掃蕩”大青山,並採取增設據點、分段搜剿、清查戶口、封鎖物資及派遣特務進行破壞等手段對付八路軍,鬥爭形勢更為困難。1940年下半年開始,日軍在大青山實行“三光”政策。在“掃蕩”中,日軍焚燬萬家溝至水磨溝、察素齊至陶思浩鐵路沿線,以及大灘、銀貢山、淖爾梁一帶所有的村莊,砍光了鐵路沿線所有的樹木,並採取修建公路、強行並村等手段,壓縮八路軍活動範圍,但仍未能阻止大青山抗日遊擊戰爭的發展。
1940年8月,晉綏邊區黨委在大青山西梁村,召開綏遠各界一一抗日團結會議,成立晉綏游擊區行政公署駐綏遠辦事處,作為領導綏察敵佔區抗日鬥爭的最高行政機關,從此動委會正式轉變為抗日政權。由姚喆任主任,楊植霖任副主任。辦事處設綏西、綏中、綏南3個專員公署和綏東遊擊區,領導薩拉齊、固陽、武川、陶林、歸武、託和清、歸涼和豐鎮等9個縣政府。
10月,騎兵支隊第1、第2、第3營擴充為第1、第2、第3團,分別活動於綏南、綏中、綏西。
到1940年冬,騎兵支隊、戰動總會第4支隊兵力共達到2000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