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部分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關於開展華中敵後抗日遊擊戰爭的方針部署,新四軍於5月間向所屬各部提出該軍的任務是”深入敵人後方,開展廣泛的游擊戰,達到牽制和分散敵人的兵力,配合國軍主力正面作戰,在持久戰中,爭取最後的勝利。”同時,還具體地分析了在華中敵後開展抗日遊擊戰爭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指出我軍活動於交通發達的平原地區加之河川湖泊縱橫,雖有小山,但公路甚多,便於敵人的機械化部隊活動;而我軍缺乏平地、河川戰鬥經驗,以及與近代裝備的敵人作戰的經驗;但是,敵人兵力不足,空隙地區甚多,而且我軍素能團結群眾,即使地形不利,同樣能開展游擊戰爭。並且強調指出:“取得廣大群眾的擁護,才是開展游擊戰的最基本條件”。

基於上述條件,新四軍軍部在指示中提出,本軍的作戰原則是“積小勝為大勝,團結群眾以遊擊動作進行勝利的戰鬥,併力求達到自身的壯大和戰鬥力量的堅強而能進一步進行大的運動戰殲滅大的敵人。”

遵照中共中央確定的方針和軍部的指示,新四軍各支隊開始向華中敵後挺進,實行戰略展開,在大江南北同日偽軍展開廣泛的游擊戰爭。

第1、第2支隊建立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

蘇南地處京、滬、杭之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該地區淪陷後,漢奸、土匪活動猖獗,人民處於水深人熱之中。為開展蘇南敵後抗戰,鉗制向華中內地進犯之敵,配合正面戰場作戰,新四軍以第1、第2、第3支隊部分幹部和偵察分隊,組成先遣支隊,由第2支隊副司令員粟裕率領,於1938年4月28日由皖南巖寺出發,向蘇南敵後挺進,執行戰略偵察任務。5月中旬,先遣支隊到達蘇南鎮江地區。與此同時,第1支隊在陳毅率領下由巖寺出發,挺進蘇南。6月中旬,第1支隊到達蘇南傈水竹簧橋,隨即展開於鎮江、句容、金壇、丹陽地區,並積極向京滬、京蕪鐵路及各公路線薄弱之敵展開襲擊和破擊作戰。

6月17日,新四軍先遣支隊於鎮江西南之韋崗,伏擊乘汽車由鎮江開往句容的日軍。經半小時激戰,斃傷日軍少校以下20餘人,擊毀敵汽車4輛,繳獲長短槍10餘支。新四軍江南首戰告捷,意義重大,在日軍華中派遣軍指揮機關附近的京滬鐵路一側,殲滅日軍車隊,不能不引起敵人的震驚。這一勝利更使蘇南渴望解放的人民看到了光明,振奮了民心,提高了新四軍的聲譽。陳毅即興作詩一首:

“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

???? 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陳毅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年版,第33頁。'

7月1日夜,新四軍第1支隊以第2團在丹(陽)北地區8個鄉人民自衛團和千餘群眾的配合下,襲擊鎮江東南的新豐車站,突擊隊乘日軍熟睡,攻入車站,並向頑抗之敵實施火攻,一舉消滅日軍40餘人,摧毀其車站大部設施,並拆除一段路軌,使敵京滬鐵路交通一度中斷,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戰場友軍的作戰。8月12日,第1支隊第2團,夜襲京杭公路上的重要據點句容城。突擊部隊由東南門之間架梯襲入城內,將敵逼退至縣政府和教堂固守,在殲日偽軍40餘人後,主動撤出戰鬥。這次戰鬥是襲擊敵佔中心城市南京附近的縣城,對敵人的震動和對群眾的影響頗大。新四軍第1支隊在京滬鐵路、京杭公路連續獲勝,對日軍造成嚴重威脅。日軍在加強城鎮交通線守備的同時,調集兵力尋找新四軍部隊作戰。8月23日,駐金壇之日軍200餘人乘船兩艘出犯,其一艘沿丹(陽)金(壇)漕河北進。第1支隊第2團遂於敵必經之珥陵鎮設伏,斃傷其40餘人,給出犯之日軍以有力打擊。

1938年7月,在第1支隊挺進蘇南後,張鼎丞率領第2支隊進入蘇南敵後,展開於京蕪鐵路以東、京杭公路以西的江寧、當塗、傈水、高淳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積極打擊日偽軍,並破壞其交通線。8月22日,日軍調集4500餘人,在飛機、坦克掩護下,由秣陵關、溧水、當塗、採石、江寧等地,分8路水陸並進,圍攻小丹陽地區第2支隊,企圖摧毀初創的抗日根據地。

第2支隊為打破日軍的圍攻,以1部兵力轉至日軍合圍圈的外線,向當塗、陶吳等地日軍據點襲擊,鉗制和調動敵兵力;另以一部兵力在廣大群眾和地方武裝配合下,廣泛襲擾和阻滯日軍的進攻;以支隊主力大部幹小丹陽以西楊家莊地區隱蔽集結,待機打擊日軍薄弱之一路,為配合第2支隊的反圍攻作戰,第1支隊主力和地方武裝在群眾的配合下,積極向京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