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聽了,沉吟了一下,進了一句忠言,說:“不可。”
二世有些怏怏,問:“為什麼?”“陛下所言,本是明君所能為而昏君所不能為之事,陛下是古今少有英明之君,此事當然可為,而且可以不為。不過,如今為時尚早。”趙高說,“陛下雖君臨天下,但仍需居安思危,提高警惕,思想上萬萬麻痺不得。此是臣一片肺腑之言,甘冒斧鉞之誅而為陛下言之。”
“是不是中原有盜賊在聚眾鬧事?”二世說著,將手中的酒杯放下。
“草寇成不了心腹之患。”趙高說。
“是不是山東有六國後人在造謠誹謗?”
“遺老遺少掀不起大風大浪。”
“是不是西北狄夷又在蠢蠢欲動了?”
“有萬里長城,邊關不會有事。”
“那麼,危在何處?”二世問,將杯中之酒又舉起,一飲而盡。
“危在陛下身邊。”趙高說。
二世一驚,趕緊低頭看了看自己倚坐著的龍榻下面,什麼也沒有;又看了看四周,除了幾個笑靨如花的陪酒嬪妃和幾個呆頭呆腦的舉幡宮女,再無旁人;愣了一會兒,“嘿嘿”傻笑起來:
“趙卿戲言,嚇了朕一跳。”
“臣哪裡敢和陛下開玩笑?”趙高嚴肅地說,“沙丘之變,外面已有不少傳言。先帝駕崩在外,密不發喪,又將皇位傳於陛下,對此,宗室公子心有不服,朝廷大臣頗多猜疑。公子都是陛下的手足兄弟,大臣皆是國家棟梁。不過,陛下想想,天下有資格奪權篡位的,除了這些公子們,還有何人?!天下有能力擁立廢退的,除了這班大臣,又有何人?!所以,臣說:危在陛下身邊。”
二世聽了,眉頭緊蹙,目光散亂,像是在深思,又像是被嚇醒了酒,過了好一會兒,才喃喃自語:
“那如何是好?”
“臣正為此心中不安,終日戰戰慄慄,惟恐朝中出亂。陛下初立,雖英明無比,但人心未服,臣民不懼。公子們是先帝的子嗣;非陛下的子嗣;大臣們是先帝的舊人。非陛下的舊人。陛下若不盡除之,天下難定,威信難立,哪有什麼安樂可享呢?”
“怎麼才能把他們一起殺掉?”二世著急地問。
“請陛下嚴法刻刑,從重從快,先抓後審,並以‘連坐法’治之。凡公子、大臣,一概交臣處置。該刑者,殺;該殺者,族。滅大臣而遠骨肉,除異己而懾百姓。同時,擢親信於氓流之中,使貧者暴富,賤者驟貴,死心塌地,為陛下效力。如此,陛下就可高抗無憂,肆意玩樂了。”
二世知道自己面臨的是一場階級鬥爭,你死我活,見血見肉,是殘酷了點,但講不得骨肉親情,容不得心慈手軟。他咬著牙。點了點頭,但畢竟心中有些不忍,一再囑咐趙高,先帝舊臣,儘可隨意處置,但公子之刑,肢裂即可,不得凌遲。
趙高領旨而去。
不久,清肅開始,冤獄大興。上至王公,下至郎中,不時就揪出一個抓去,說是蒙氏一黨,陰謀篡權,幾番拷打,胡亂定罪,然後拖家帶日地一起殺掉。朝野之間,人人自危,都不敢亂說亂動了,躲在家裡,坐以待斃。
首批犯案,是公於十人,一起宣判,同時就刑。行刑之日,場面悲壯,情景感人。公子們都是一劍戳心,當場斃命,死得乾淨利索,痛苦很少。陪斬的大臣們就受不到這般照顧了,一個個死得五花八門,精彩紛呈,有車裂,有鑿顛,有鑊烹,各人待遇如何,全憑趙高一時的喜怒和平日的好惡。劊於手也個個爭強好勝,各獻絕技,使那日的刑場熱鬧得像是廟會。為了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無論是公子還是大臣,刑後一律棄市三天,以觀後效。一時觀者如堵,人群如潮,大家都深受教育。
公子中,有將閭等兄弟三人,是當年先帝採陰補陽時不慎留下的骨肉,一向為人老實,謹言慎行,少有過錯,與蒙氏兄弟也毫無瓜葛,一時定不下罪名。趙高也懶了,不願再絞腦汁,便定了一個“不臣”之罪問斬。臨刑前,兄弟三人大哭,呼天喊地,向周圍的看客訴說冤屈:“宮廷之禮,我們從來沒有不聽招呼的;廊廟之位,我們從來沒有站錯過隊的;受命應對,我們從來沒有說錯過話的;怎麼能說我們‘不臣’呢?”這話後來傳到二世那裡,二世聽了直搖頭,連說:“幼稚。幼稚。政治上太幼稚。”
惟一讓二世犯了點難的,是對公子高的處理。兄弟之中,他與高的感情最深。兩人自幼一起玩耍,雖非青梅竹馬,畢竟情同手足;後來又同為文學青年,常在一起吟詩唱歌,切磋文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