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能攬上官員買賣的裁縫,手藝自然不差(傳說裡也說是高明的裁縫),怎麼會蠢到量身材的時候連前凸還是後彎都弄不清?還需要打聽人家簡歷才能知道?所以,傳說說的,實際上是官員的前肚和後背,不是裁縫的前襟和後襟,官員前肚和後背與宦海生涯的關係。
官員的身材當然首先是跟他爹孃的遺傳有關,跟營養好壞有關(跟金多金少也有關,像范進這樣,考一回試都要餓肚子的窮秀才,估計入仕之初肚子是鼓不起來的),但與仕途狀況,卻也不能說沒有關係。不過,如果非要說這種相關性,那麼跟入仕之早晚的關聯度,其實遠不如升遷快慢,官階高低的關聯度大。不管個子高矮,肚皮脂肪薄厚,脾氣秉性如何,只要仕途順利,肚子多半是要凸起來的,反之,仕途蹭蹬,背就要突出一點了。
更多的時候,官員的挺胸凸肚還是彎腰俯首,關鍵要看他們跟什麼人在一起。跟上司和來頭大的同僚在一起的時候,身體必然有向後的弧度,點頭如同雞啄米。如果下屬來見,或者審理官司,堂下跪著老百姓的時候,那麼,身體向前的弧度自然就出來了。
有什麼樣的裁縫,能夠順應這種變化,裁出合乎官員動作需要的官服來?我想沒有,除非準備許多套不同的衣服,或者前襟長,或者後襟長,在不同場合,見不同的人,換不同的衣服,如果是這樣,衣服合適與否,關鍵不取決於裁縫,而是僕人了。好在,那個時代,士大夫的服裝,都很長,彈性大,只要剪裁大體合適,無論肚子挺到什麼程度,腰彎到什麼地步,斷不至於衣襟前撅後翹,更不可能走光的。
時代在進步,袍褂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經過革命洗禮之後,長的衣服沒有多少人穿了,幹部隊伍,更是沒有長衫的生存餘地。幸好,當官員們再次學會跟前輩們挺胸凸肚和鞠躬如儀之時,西裝開始流行,很快,前面不太扣扣子的標準西裝,就成了官員們標準的官服,樣式越來越洋,剪裁越來越好,自然,也越來越合乎官員在各種場合的需要,斷不至於讓他們失儀。從前流行的中山裝,或者一度被外國人視為新中國官員標準制服的毛制服,很快退出了官場。
衣服,或者說官服,也要識時務。
官運擋不住的人(1)
從晚清入民國的大人物中,徐世昌算是地位很高的一號要角。在晚清位極人臣,做到軍機大臣,太傅銜太保,進入民國,做過袁世凱的“國務卿”(內閣總理),最後居然成了民國大總統。可是細想起來,此公雖然一路大官做上去,但好像什麼事也沒做過。他參與過袁世凱小站練兵,但兵不是他練的;他做過清朝第一任的巡警部尚書,但警察也不是他辦的;他做過東三省的總督,好像除了讓自家的宦囊鼓了好些之外,沒留下什麼政績。至於在民國做總統,本是傀儡,姑且不論,給袁世凱做國務卿,連主子要做皇帝,都沒幫什麼忙。這樣的人,你說他好吧,沒做什麼好事,你說他壞吧,也沒什麼壞事他是禍首,就是官運亨通,擋都擋不住。曾國藩說過,俞樾拼命做學問,李鴻章拼命做官,他都趕不上。但是拼命做官的李鴻章也趕不上徐世昌,沒有過上一把總統的癮。
不過,徐世昌的官運在入仕之初,並不那麼好。雖然金榜題名,而且入了翰林,但一連八、九年,卻連一個外放學官的機會都沒有。清朝的翰林,有黑紅兩分,紅翰林,可以上天入地,上天則到皇帝身邊“上行走”,沾著皇家的仙氣,皇帝的恩典,福分自然小不了。入地則是外放學官,做主考或者學政,收一堆弟子門生,和弟子門生的孝敬,當下可以享用,日後可以援引。而黑翰林則兩下都不沾,既上不了天,也下不了地,幹在京師苦熬,除了同鄉同年的地方官進京的時候可以打打秋風之外,自己也許還可以混個飽肚子,家人僕役未免吃不上穿不上的,袍褂都時常要進當鋪,用的時候再贖出來。不用說,徐世昌就是這樣一個黑翰林。
終於,徐世昌熬不下去了。甲午戰敗之後,袁世凱接替胡燏棻在小站練兵,邀請徐世昌來幫忙,徐居然欣然從命,到新建陸軍營務處公幹。那時節,翰林屬於清望之職,科舉金字塔塔尖上的人,黑翰林固然窮點,但去軍營謀事還是絕無僅有的稀罕事,像徐世昌這樣的正式翰林,即便是外放做地方官,都算是丟人,自降身價,跟丘八混在一起,似乎連想都不用想。
別個想都不敢想的事徐世昌做了。事實證明,這一步,他走對了。徐世昌日後的功名利祿,都在於他做了這麼一個當時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的選擇。事實上,徐世昌的仕途蹭蹬,很大程度上在於他上頭沒人(靠山),而毅然投身小站,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