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保險作為金融業的一個細分行業,也必須在市場發育到相當程度、廣泛的市場需求出現的時候,才有開放的可能。
短視的公司行為當然與陽光保險無關,但市場競爭卻給這家新生的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一方面,市場上出現連續的殺價爭奪份額的現象,另一方面,人才的奇缺給志在長遠的保險公司出了一道嚴厲的考題,產業要求公司永續經營,那麼永續經營的前提是什麼?
前景又是什麼?
這正是陽光保險作為一個新生的市場主體要回答的問題。
文化DNA在整個中國的產業版圖上,保險業的全面開放是非常晚的。正是因為晚,決定了競爭的殘酷和監管的嚴厲,同時,保險業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決定了這個產業對於資本來說有著極大的誘惑力。
這也決定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競爭從一開始就將是全方位的,而且是立體的。所有在先發產業裡用過的手段,都將在保險業裡出現,而出於社會穩定的考慮,監管將如影隨形。
作為曾經的保險業從業者和監管者,張維功和陽光保險的原始團隊清楚地瞭解這一點。所謂預製的大公司,事實上是他們對於整個陽光保險在未來競爭中的地位和發展路徑,有了周詳的考慮,文化成為這個宏偉而周密的計劃中最核心的內容。
先發產業的競爭經歷對張維功和陽光保險原始團隊的啟發,促使他們對公司信念進行思考。更重要的是,張維功及其原始團隊的創業經歷本身就凝聚了原始的文化精神。
張維功和他的團隊面對最初的巨大創業壓力,沒有退卻更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地探索新的希望;其中歷經8個多月的艱辛,沒有辦公桌、沒有經費來源,也沒有工資收入,更沒有人告訴你未來在哪裡、何時會有結果,有的只是在別人看來微薄的希望、堅定的信心以及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
也許,只有這種經歷,才能夠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冰心老人的那句小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但正是這種敢於挑戰、堅韌不拔的文化,為陽光保險未來的發展陽光基業。
。。。。。。。。。。。。。。。。。。。。。。。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或許如此,張維功將其創業初期重新選擇投資方的決定總結為“敢於挑戰”,把半年多的堅持描述為“堅韌不拔”,並把這兩個詞彙歸納為“陽光保險的原始文化”。
所以陽光保險的內部員工說:“陽光文化其實從創業初始就開始積澱了。”
什麼是文化?“一千種書籍裡,有一千種關於企業文化的說法。”
這個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之所以被陽光保險早期的創業者們奉為圭臬,是因為他們對企業文化有著自己的理解。一位陽光保險的員工甚至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之爭的結果,來描述企業文化的作用。 。。
被預製的公司(5)
近代史上的國共之爭,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力量弱小無援的組織起步,最後戰勝擁有絕對優勢的國民黨的這一段歷史,確實構成了一個歷史的奇蹟。在先發產業中,這個奇蹟被很多企業組織奉為微觀經濟競爭中的寶典。陽光保險的創業者們認為,拋開所有可見的對比,內心中強大的信念,是支撐著一個組織從弱小走向強大的核心。
正是這種信念,使得國共之爭中作為弱小一方的中國共產黨,最後贏得了勝利。
由此理解陽光保險的早期創業者為什麼會花費3個多月的時間來構築企業文化體系,就容易多了。在未知的競爭中,他們要先創造一種信念。在從零起步的公司運營中,他們要用這種信念去聚合人—對於保險業來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業務模式相對確定,公司資產大同小異。競爭中的差異性,將主要集中在人的差異性上。因此用明確的文化理念來聚合人,用人的差異性在競爭中取得核心優勢,是這家到現在也只能稱做年輕公司在競爭起步點取得優勢之後,在未來更為殘酷的競爭中可以憑藉的最重要手段。
所有頭腦中的風暴,都會在現實中有所對映。事實是,陽光保險在成立之後曾多次組織員工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顯然是兩種相似文化導致的結果。
曾經擔任英國首相達11年多的撒切爾夫人在執政期間,一直是以一種崇高的“信念”作為治理大英帝國十一載的思想基礎。在她的*《唐寧街歲月》中,她說道:“我的政府是一個將哲理、信念付諸實施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