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司的誕生是“先有的董事長後有的股東”,其股東包括中國石化、南方航空、中國鋁業、中國外運、廣東電力等超豪華陣容,但如此強大的股東陣容卻沒有一家股東單位派出高管參與管理;這家公司在短短3年時間裡,就在100多家保險公司中,成長為國內7家保險集團公司之一;其旗下的產險、壽險公司在業務經營中均創造了新設公司的奇蹟,業務規模在第4個年度就突破了百億元大關。這家公司就是在中國保險市場中嶄露頭角並已引起國際保險巨頭們關注的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陽光保險用3年多的時間走完了其他公司10年的路程。”2008年3月4日,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到陽光保險調研後,給予了它高度評 前言。價。事實上,如果你有興趣並樂意用幾分鐘的時間來了解一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歷史,你就會發現,吳定富的這句話決非空穴來風。

前言(2)

180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鴉片部經理達衛森在廣州發起成立了諫當保安行,這是中國成立的第一家保險機構,中國保險業的歷史從此開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按說幾代人的時間,足以讓中國保險業變得理智而成熟,遺憾的是另外一場災難讓它幾乎是銷聲匿跡了。

1958年末,在“大躍進”運動的背景下,中國保險業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武漢召開的全國金融會議決定立刻停止國內保險業務。

“*”時期有一句頗為經典的評語表達了當時的主流觀點,“保險公司嘛,就是內行說不清,外行聽不懂。這樣一個外行聽不懂、內行說不清的資本主義玩意兒,要它做甚?!”

中國保險業由此進入了一段長達20年的空白時期。直到1978年,保險業枯木才逢春。這段空白期,不只是中國保險業思維意識的空白,還意味著中國消費者被迫從詞典中刪除了“保險”這個詞。

儘管中國當代保險的故事從1979年重新開始書寫,實際上在這之後的30年裡,保險行業一直保持著平均25%以上的增長速度,整個行業的保費收入也從1980年的億元增長至2009年的11 137億元,30年的時間裡增長了將近3 000倍。然而,保險業“總體上說仍然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個別公司的發展仍在徘徊之中。即使在今天,吳定富還在保險行業的2010年工作會議上指出:“集約經營和內涵式增長能力不強,產品結構單一,非理性價格競爭突出,誠信經營理念不強等問題仍較為突出。粗放的發展方式,既是當前保險市場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制約行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篇寫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時代,也是一個愚蠢的時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也是一個黑暗的季節;我們的前途有著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在一直走向天堂,我們在一直邁向地獄。”用這句XXI 陽光基業。

話來形容中國當前的保險行業,也許是再恰當不過的了:一方面是整個行業的美譽度飽受爭議,一方面卻是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一方面是行業的快速增長,一方面卻是行業經營的困難重重;一方面是諸多中小型保險公司的贏利乏力,一方面卻是“熱錢”不斷湧入……因此,2004年5月,當張維功辭去中國保監會廣東監管局黨委書記兼局長職位的時候,所有了解他和跟他一起共事過的人都深感吃驚。

在隨後的半年多時間裡,當大家都在關注他的行蹤時,他在行業內卻杳無音信;而事實是,就在別人感到好奇甚至困惑時,他本人卻正經歷著自己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挑戰。

誰能想到,當年的張維功褪掉了政府正廳級官員的光環,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向389家不同型別的企業講述保險業的美好前景、向忙碌中的企業家們“佈道”投資之道時,他面臨著怎樣的內心掙扎和現實挑戰?他又如何向多家國有特大型企業的高管成員講述“保險財富效應”,併成功地說服他們?在公司籌建階段,當同行都在忙於如何建隊伍、找市場時,陽光保險的創業者們卻用了幾乎三個月的時間來討論一本名為《陽光之道》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到底告訴了他們什麼?

時間正在慢慢說明這一切:陽光保險成立時,它不過是20餘家同時成立的保險公司中的一家,況且它的籌備期比一般公司都要長。因此,甚至有人懷疑它可能是個“難產兒”,或許出生不久就會夭折,或者天生就營養不良。然而5年間,它不但把同行們遠遠地拋到了身後,成為1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