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ndset)。

(2)溝通的基本原理——關心(Concern)。

(3)溝通的基本要求——主動(Initiative)。

◇溝通的基本問題——心態(Mindset)

很多人都以為,溝通是一種講話的技巧,其實這樣說是不對的。一個人的心態不對,他的嘴就是像彈簧一樣也沒有用,所以溝通的基本問題其實是心態的問題。

怎麼來理解心態呢?可以這麼說,心態有三個問題:

問題1:自私——關心只在五倫以內

心態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自私。有一天你在城市裡迷路了,將地圖攤開,一直站在那裡看,可能不會有人過來問你是不是迷路了,需要幫忙嗎。但我有個朋友的兒子在紐西蘭,有一次在奧克蘭那個地方,開啟一張地圖,還沒有一分鐘,就來了兩個紐西蘭的女人問他:“迷路了?要幫忙嗎?”這個事例說明我們中國的人情味在五倫以內,五倫以外就沒有了。什麼是五倫呢?在中國文化中,五倫是指孝敬父母、關愛兄弟姐妹、夫婦循禮、對朋友忠誠寬容、同道相謀。這五倫由近到遠,每個“倫”內都協調有序(“倫”的含義是次序)。

問題2:自我——別人的問題與我無關

別人的問題與我無關,這叫做自我,眼中只有自己。在我們的生活中,吸菸的人非常多,吸菸的人在掏煙時先瞄瞄牆上,看有沒有寫“請勿吸菸”。牆上明明寫有“請勿吸菸”卻裝作看不到,這當然不能夠原諒。最有趣的是,牆上沒有寫時,他就放心地點火吸菸。其實,要不要吸菸不是看牆上有沒有那個“請勿吸菸”的警示,重要的是看你的旁邊有沒有人,只要你確定你旁邊的人都是吸菸的,包括你在內,那麼你們就一起吸好了;但當你旁邊的人絕大多數不吸菸時,如果能做到不吸,這叫做不自我。

很多男士在餐廳都喜歡吸菸,其實一個餐廳裡面從來不可能是全部都吸菸的。這時你應該不吸。公司開會時總經理把煙一點,哪一個敢說他不能吸菸,但公司的大部分女士都是不吸菸的。這時,問題就出來了:為什麼非要在女同事的面前吸菸?為什麼非要回家吸菸,讓太太和孩子吸你的二手菸?有人可能會這樣回答:那沒辦法呀,她嫁給我了就是倒黴,或者我的孩子敢不吸我的二手菸?有本事出去!其實這都是不對的。這種心態也許你自己不覺得,其實就是一種自我。

問題3:自大——我的想法就是答案

一次出差路上,我的一個屬下突發急性腸炎。我帶他到醫院去的時候,屬下跟那個醫生說:“大夫,你看是不是要吊鹽水?”沒想到那個醫生的回答很輕鬆:“想吊鹽水還不容易嗎?”結果我那個屬下就去吊鹽水。你猜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我那個屬下到藥房去領藥的時候,領的是個籃子,裡面裝了十二瓶鹽水,屬下又回去問那個醫生說:“大夫,要吊這麼多鹽水嗎?”那個醫生說:“你不是喜歡吊鹽水嗎?”

與醫生說這個那個,那個這個,他聽了會非常反感,他想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其實這樣的想法與做法就是自大。在人際溝通中,自大會以各式各樣的面目出現,它像一塊絆腳石,造成許多阻礙,使人本身的辨別力不敏銳,理性便無法發揮正常的功用。

一個人一旦自私、自我、自大起來,就很難與別人溝通,這就是心態不對的典型症狀。

◇溝通的基本原理——關心(Concern)

美國著名教育專家內爾·諾丁斯博士撰寫過一本書——《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這本書的主題是“關心”。作者在引言中說:“關心和被關心是人類的基本需要。”關心,是一種問候與幫助別人的表達方式,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有人說,學會了關心就等於學會了做人,學會了生存。這話說得一點兒都不錯。我們來看關心在溝通方面的概念,它共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1�關注狀況與難處

有一次在香港買書,那本書很厚,我剛拿到手上,一個店員就過來了:“你喜歡這本書嗎?”我說:“是啊。”“我幫你拿到櫃檯去。”說罷他就幫我將書拿到櫃檯那邊去了。意思是你可以空下手來在這兒選別的書了。我說:“謝謝!”一會兒,我看到第二本認為不錯的書,他又過來問:“這本書你也喜歡嗎?”我說:“是的。”“我幫你拿到櫃檯去。”就這樣,不知不覺就“拿”了六七本。等到我去結賬的時候,他似乎感覺到我有心事(因為我在香港登機過境),於是又說:“沒關係,先生,我幫你拎到飛機裡面去,你繼續買別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