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去參加戶外音樂會的媽媽一樣,但是一旦孩子不能按照我們的意思去玩,我們就會大光其火。

而我們有些父母生性好強,不能放下他們強烈的控制慾,也讓自己無法享受到遊戲的樂趣。他們想教孩子學會如何正確地拋球,而孩子卻只想著“官兵和強盜”的遊戲。他們發火了,洩氣了,感覺徹底失敗了。這些父母總是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可他們想過他們自己又能坐下來多長時間,和孩子玩玩彈球遊戲,芭比娃娃或者其它遊戲而不會發火生氣?他們還不是認為把手頭的工作做完,或者做好一頓飯更加重要而乾脆走開。

我的女兒還在託兒所時,發明了一個很棒的遊戲,使我能以遊戲的方式,而不是大喊大叫來提醒她上學不要遲到。一天早上,她下了樓來,在門後躲著,輕聲地跟我說:“現在我們假裝我還在樓上,我們就要遲到了,你真的很生氣。”我言聽計從,對著樓上吼道:“我們要遲到了!我現在很生氣!”她這時躲在門後,掩嘴竊笑。我嚇唬說:“你最好趕快下來,不然我就扔下你不管了,我自己去大橡樹託兒所嘍!”她大笑起來,我只當沒聽見,裝腔作勢地出門,她溜出去了我還假裝沒看見,讓她走到了前頭。她坐進汽車後,我又自言自語地表演說:“我太生氣了!如果託兒所的老師問我:‘艾瑪呢’?我就跟他們說:‘她還沒準備好,所以我只能自己來了。’”她一邊咯咯地笑個不停,一邊又極力掩飾真在我旁邊的事實。艾瑪讓我知道,上學前的準備也會很有趣。這個假裝生氣的遊戲,讓我無需大聲吼叫,不用真生氣,做個遊戲,就可以讓孩子的上學準備做得更快。

孩子為什麼遊戲?

有一些孩子是領袖,另一些則是隨從;有一些喜歡過家家,另一些熱衷於踢足球。但幾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熱愛遊戲,在兩三歲的時候這一點尤為明顯。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遊戲都可以發生,在這個幻想與想象橫溢的世裡,孩子可以毫不費力地隨意出入。對成人來說,遊戲意味著休閒,但對孩子而言,遊戲卻是工作。與他們的爸媽不同,孩子非常熱愛他們的這份工作,很少想到要休一天假。遊戲也是孩子交朋友、做實驗和學東西的主要途徑。

一般來說,一個不願意或沒能力投入遊戲活動的孩子都有著嚴重的心理問題,就像一個成人沒能力工作或是不願意談話的情況一樣。受到過嚴重虐待或不被尊重的孩子需要先學會遊戲,才能從遊戲治療中獲益。這些孩子為什麼對遊戲會有格格不入之感?因為他們沒有一個無憂無慮,盡情玩耍的童年。更糟的是,有些孩子充作童工,為有錢人的玩樂提供服務。就像十九世紀詩人克萊貢(Sarah Norcliffe Cleghorn)在詩中描繪的那樣:

高爾夫球場離作坊很近

幾乎在每一個日子

做工的孩子都能望見

別人玩樂的樣子

許多專家都把遊戲描述為一個充滿魔力的想象場,孩子能在其中得到完全釋放,成就自己。心理學家維吉尼亞•阿克斯萊(Virginia Axline)在他一本有關學前孩子的一本書裡說:“他們自己可以造一座大山,然後安全地爬到山頂,向世界大聲地宣佈說,“我自己可以造一座大山,我也可以再把它夷為平地。在這裡,我最大!” 我女兒三歲生日聚會上發生的一件事清楚地說明了遊戲的本質。我在我家街道對面的公園裡安排了形式各樣的遊戲,又拿出我心理學家的專業水平把這些複雜的遊戲一一給孩子們講解,而他們卻圍著我傻傻地看著,好像我是天外來客一樣。孩子們情緒已經調動了起來,叫他們再回到屋子裡不太好,可他們對我的遊戲實在不感冒。我吃不準了。我妻子給我解了圍,她上來說:“好啦,現在所有人,衝到公園的那一頭,然後再衝回來!”他們歡快地在公園裡跑了起來,尖叫著,歡笑著,一路跑過去又跑回來,然後亂坐在地上,咯咯地笑個不停,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他們看著我,一個男孩問,“太好玩了,我們可以再來一次嗎?”就在那一剎那,我恍然大悟。

遊戲有趣,但在這裡我也不得不提一下游戲的另一面,它不缺乏複雜的形式,也有深刻的意義。動物的智慧越高,玩遊戲的時間越長。與鼻涕蟲和樹木不同,人類對於世界和自身的瞭解,都是透過實踐和發現來進行的。有些學習只要人活著就會進行,但許多學習則在遊戲中發生。人類的童年期越來越長,人類的遊戲時間也相應地越來越多。遊戲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因為孩子在遊戲上花許多時間,也是由於即使是最平常的遊戲,其中也有層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