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農結合,城鄉結合,對生產、生活都有好處。1963年10月25日,周恩來講到伊春林區礦區政權建設問題時說:“我看今後林區、油區沒有其他工業的,就不要搞大城市。我看就是薩爾圖這個辦法,他們有四句話,叫做工業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這樣就是可以縮小城鄉差別。” 根據這一方針,大慶石油會戰工委確定,每個居民點都要把生產、生活和社會活動統一管理起來,實行工農業緊密結合,做到工、農、商、學四位一體,人人生活在組織之中。到1963年底,大慶已初步建成了薩爾圖生產管理中心、讓胡路科研中心和龍鳳石油化工中心三個較大的居民鎮,以及分散建立的10箇中心村和40多個居民點,一個新型的石油礦區崛起在松嫩平原上。

在油田的礦區建設上,大慶人根據油田勘探、開發的需要,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條件下,堅持做到兩條:一條是,生產設施、科研設施和醫療教育設施,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力求達到現代化的第一流水平。對於鑽井工程、油水泵站、原油集輸、注水管線、油庫、變電站所以及機修等生產廠房,都根據生產需要,正式設計,正規施工,保證高質量、高水平。另一條是,在生活設施上,實行低標準,堅持因陋就簡,就地取材。職工住宅、宿舍一律建“乾打壘”。辦公一律住簡易房子,不蓋辦公大樓。

分散建設居民點,職工住宅離礦井近,便於組織職工家屬種地,既有利於工業生產,又發展了農業生產。到1965年,大慶工礦區生產的糧食,解決了幾萬名家屬的口糧,改善了職工生活,減輕了國家的商品糧負擔。根據《人民日報》記者對大慶一個管理站的統計,1962年該站糧食產量每個勞動力平均500公斤,1964年已提高到1500公斤左右。

分散建設居民點,還有利於降低建築標準,市政設施可以適當簡化。大慶居民點的用水、用電、道路等大部分是和生產設施結合使用的;汙水、糞便就近用作肥料,因此不必建設很多專用的市政設施。根據人民日報記者在當時所作的典型調查,大慶每個居民平均的住宅和市政建設投資約合400多元,比一般新建城市大致低一半,既節約了國家投資,又較快地解決了廣大職工的需要,也節省了職工的生活開支。

居民點的佈置,兼有城市和鄉村的特點。一般情況下,都是由一箇中心居民點和三五個一般居民點圍繞組成一個生活基地。工人在“前方”生產,家屬在“後方”種地。集中生產的工廠,也突破了過去工廠福利區集中建設的框框,根據周圍的耕地條件,把居住區分成幾片,將單身和雙職工宿舍建在廠前,家屬住宅分佈在廠周圍不很遠的幾個居民點上,便於家屬參加農業生產。

居民點之間的距離一般在兩公里左右。中心居民點是生活基地內社會活動的中心,居民點裡設有基地管理委員會,把農業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統一起來。這裡的生活福利設施比較齊全,有醫院、半工半讀的中學、商店、郵局、理髮室、浴池等各種設施十七八項;還有一套農業生產設施,如拖拉機站、技術研究站、畜力運輸隊等。中心食堂可以開會,也可以演戲、放電影。一般居民點也設有小學、託兒所、雜貨店等七八項設施,在一些不適宜建立固定設施的地方,就以流動巡迴的方式來解決,例如有巡迴大夫、串村理髮員、登門送糧員等等。這些設施適應了廣大職工和家屬需要,基本上做到不出基地就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上的需要。居民點內有電燈,有自來水,有的還能就近用上天然氣。點與點之間都通公路,有交通車。

第三章 工農結合,城鄉結合(2)

大慶這樣的佈置,職工上下班和家屬種地都比較近,適合油田生產和農業生產的特點;買東西、看病、孩子上學等也不太遠,又基本滿足了城市生活的要求;既像城市,又像農村,兩者的優點都有,是一個新的創造。

在學大慶運動中,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成為輿論宣傳最多的內容之一。在當時的輿論宣傳中,對於大慶油田分散建居民點的做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第四章 為“大慶”命名

“大慶”是隨著油田的勘探開發而產生的新名稱,在油田勘探開發之前,黑龍江省的地圖上本沒有大慶這個地方。

1959年9月,松基3井噴油以後,松遼石油勘探局黑龍江大隊立即向黑龍江省委報捷。當時,省委正在107會議室開常委會。省委聽取了松基3井出油的情況彙報後,第一書記歐陽欽、第二書記、省長李範五和其他領導人仔細觀看了送來的原油樣品,並詳細詢問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