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整個歐洲這仗打完之後,所有的結果都出現了,歐洲才發現它們上了一大當。 人都是吃一塹長一智,國家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到今天,法國、德國堅決不讓美國再打伊拉克這一仗,因為它們很清楚,這一仗打的是伊拉克,削弱的卻是歐盟,特別是以法、德為首的也就是拉姆斯菲爾德所說的老歐洲的利益進一步削弱。法德自知目前從軍事實力上無法跟美國抗衡,在軍事力量上能跟美國抗衡的只有俄羅斯。而俄羅斯發現上次在科索沃你已經給我一棍子,這次不聯手,我在伊拉克的利益也不保,正是由於擔心自身的利益被進一步削弱,迫使法、德、俄自動地形成一個軸心,這是倒薩戰爭逼出來的情況。為什麼?因為,單獨拎出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獨跟美、英聯盟抗衡。那就只能聯手,其實即使這三個國家加起來也未必能抗衡。� 李曉寧:俄羅斯盡力在恢復昔日的控制半徑,雖然它已經喪失了很多原來的利益。做這件事首先要與法、德修好。� 喬良: 這就是利益的變化,在科索沃戰爭的時候,歐洲人對前蘇聯有可能復辟,獨聯體再次轉化為前蘇聯,表示擔心,所以急於讓歐盟東擴,北約東擴,使歐洲儘早成為一個整體來阻止這種情況發生。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歐洲這麼幹時,並未意識到英美此時已與它們的利益不一致,一個統一的甚至可能是強大的歐洲的出現,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更會使英國在歐洲的地位邊緣化。因為一個統一的歐洲必然會以大陸國家而不會以某個島國為中心,說白了就是必定會以德法為軸心,這肯定是美英都不願看到的。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好幾場表面上打擊某個小國,實際打擊的是歐盟和歐元的戰爭的深層動因。所以,我們不能被表面上的東西所迷惑,什麼民主國家間不打仗,人權高於主權,這些更多的是口號。實際上,隱藏在底下的東西完全不是這樣,我認為這底下更多的東西是,各國都在各打各的算盤,也就是第一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我們在分析這些現象的時候,可以考慮某些規則的東西,原則的東西,表面化的東西,我們可以去談論它們,但切不可把這些當做事物的實質,實質是什麼呢?是誰先意識到國家利益,誰下先手棋,誰後意識到國家利益,誰必然走後手棋,執黑先行,執白後行,上來就得吃四個子的虧空。我所說的就是這麼一個東西。� 李曉寧:它們的道理是這樣的。不是所謂的人權高於主權。那是幌子,是口號。實際強調的是聯盟的一致利益高於個別國家的主權。但對於美國來說,美國國家利益與價值觀高於其他國家主權。 � 喬良:在這些不能或不便明白示人的目標之上,覆蓋著的是一面在基督教世界共同的價值觀上達成的人權高於主權的旗幟,這一點我們都看到了。我們不能籠統地說這些全是虛偽或是霸道。這當然可能是歐洲民眾支援發動科索沃戰爭的一個動因,但普通民眾很難看穿隱在這一公開理由之下的更多不便公開的理由。比如說在打擊米洛舍維奇政權,維護科索沃人的生存權利之外,是不是同時還有打擊當年即將啟動的歐元,剷除歐洲大陸腹心地帶的最後一塊紅褐色土地,間接地也使俄羅斯失去重新張勢時藉助的一塊斯拉夫民族跳板。同時還可以打通美歐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通向中亞——第二個中東——能源基地的通道等等,這些理由和深謀遠慮,是永遠不會有人告訴我們的。�   。。
從人權戰爭到“先發制人”戰爭�(2)
李曉寧: 反對得了,你就反對。反對不了,你就加入進去,成為同夥。這是一種古老的政治權謀。俄、美矛盾是長久的,不會一下解決。但是,俄羅斯會改變對立的狀態,儘快加入歐洲集團。科索沃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俄羅斯與歐盟,雙方都很彆扭。雖然雙方已經不提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了,但是還是處於半對立狀態。後來俄國人發現沒有必要這樣對立下去,迅速調整了對歐盟的外交政策。科索沃戰爭之後,歐洲人感到軍備不足嚴重影響歐洲的復興。此役打得很難看。要是不請美國人來幫忙,這事情還會很麻煩。而美國人不是隨便進來的。美、英藉此一槓子插向中歐,企圖控制塞爾維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這些原所謂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控制歐洲與俄羅斯中間地帶,切斷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聯絡。像下棋一樣,這是美國人的狠招。 歐洲的合作開始像經濟合作社一樣,經過共同體階段,慢慢發展到了歐洲聯盟。經濟上有了共同的貨幣,有了歐洲央行。但政治權力上還是實行輪值國主席制。輪值國主席制不便集中權力。法國德國這樣的大國就想把歐盟搞成常任主席制。現在歐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