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浩楠想想也是,他差一點就因為這次凌汛問題而放棄在全國大興水利工程了。現在看來,只要不在大江大河上,以及凌汛頻發的河流上大興水利就無妨。
只是這黃河三五年就來一次決堤,著實讓人頭疼。
“朕有一個想法”
“皇上請講”
鄧浩楠想了想,說道:“朕想把黃河兩岸五十里內的百姓全部遷走,將那裡設定為河道管轄區,禁止耕種採伐。然後在黃河兩岸大面積種植樹木,這樣就能夠改善黃河的汛情”
自從上次黃河決堤後,鄧浩楠就曾經提出過這個想法。只不過當時沒人懂得鄧浩楠的想法,加上當時財政無法支撐大規模的遷徙黃河兩岸的老百姓,因此最後放棄了。
如今,帝國財政足夠支撐大規模遷徙黃河兩岸的老百姓,雖然溫體仁依然不懂河邊種樹有什麼用,但溫體仁知道一點,那就是老百姓白遷走了,即使再發洪水也造不出多大的影響。
“微臣認為此事可行”溫體仁說道:“五十里太少了,不如延長到百里如何?帝國現在的海外殖民地需要大量的人口移民過去,而且北方上千萬國土人煙稀少,那麼大的富饒地區,如果長時間無人戍守,恐讓遊牧民族壯大,威脅帝國安全,女真就是前車之鑑”
鄧浩楠點點頭,雖然他們二人的出發點和觀點都不同,但最後的目的和結果卻是一樣。
“遷徙一百里”
鄧浩楠想了想,在黃河兩岸一百里內大規模植樹,人口全部遷走,這或許是修理這個地上河的最好方法。
對於黃河,鄧浩楠深知她的威力。地上河,除非年年加高加寬,否則早晚都得決堤。與其那樣,不如就把老百姓遷走,反正帝國現在沃土萬里,老百姓不愁沒地方安置。
想到這裡,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