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軍隊將大多數集中到北方區對抗俄羅斯,那麼紅海以西的埃及、北非地區將兵力薄弱,正式中華帝**事入侵的最好時間。
鄧浩楠機關算盡,利用古代通訊落後的時間差來耍手段,到時候俄羅斯帝國也有苦難言,被中華帝國當槍使,他們的命運在鄧浩楠算計的時候已經註定了。
時間充足,鄧浩楠於是將目光從西亞收回來,回到東南亞。
每年從呂宋和巴布亞掠奪回來的財富不少,“收成”好的時候,能夠掠奪上億銀元。“收成”差的時候,也能收上來四五千萬銀元。單單是這些從海外掠奪回來的自己就足夠帝國進行各種經濟建設了,因此當帝國的三年免稅期滿的時候,神武大帝鄧浩楠再次發出聖旨,繼續免除帝國百姓賦稅四年,當然商業稅除外。
前前後後,鄧浩楠先後已經免除賦稅八年時間,算上這次的四年免稅時間,已經累積到了十二年。
這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神武大帝在民間的聲望直逼神靈,深受百姓愛戴和敬重,鄧氏的江山猶如鐵桶一般穩固下來。
截止去年年底,帝國財政收支超額,達到兩億三千萬銀元。其中財政預算支出約一億四千萬銀元,六千五百萬銀元用於支援民族工商業發展和帝國工業建設,軍費支出一千五百萬銀元,民生改善和災難賑濟支出六千萬銀元。
其中災難賑濟一項佔了四千七百萬銀元,主要是因為帝國的災害性天氣繼續惡化,風災、水災、旱災、地震、海嘯等接連不斷,帝國政府不得不撥出鉅款用來救濟災民,以及幫助災民重建家園。神武大帝鄧浩楠幾乎每天上朝都聽得到這方面的報告,如果不是帝國財政盈餘數額巨大,帝國的社會將陷入混亂當中。
鄧浩楠每每感嘆,一是感嘆他的幸運,可以用海上貿易和殖民掠奪來彌補帝國的災難損失。一是感嘆歷史上的倒黴皇帝崇禎,一個兢兢業業卻生不逢時的皇帝,他那個皇帝當得太憋屈了。
帝國去年的財政盈餘九千萬銀元,加上前幾年每年都有五六千萬銀元的盈餘,帝國國庫內儲備了高達三億銀元的金融儲備,裡面的資金已經堆積如山。
這還不包括帝國央行的資金儲備,民間資本的龐大,使得帝國中央銀行的資金儲備超過七億大關,這筆龐大的資金讓滿朝文武大臣們喜極而泣,但卻令鄧浩楠欲哭無淚。
七億銀元平攤到七千多萬國民身上,每人不過才存十個銀幣而已。文武百官只看到了總體數字,卻忽略了平均數字,只有平均數字才能體現一個國家到底是否富裕。
在鄧浩楠的計算裡,此時帝國的央行儲備資金應該達到二十億銀元才算正常。平均到個人,六年當中,每人總共存了三十個銀元,這樣才能說明老百姓真正的有了餘錢,可以放到銀行裡存著。
但現在來看,帝國的老百姓們緊緊剛剛達到了溫飽水平,銀行制度推行了六年,休養生息的免稅政策推行了八年,這麼多年老百姓才平均存了十個銀幣,這說明老百姓這些年依然沒有攢下錢,基本上是賺了錢就花了。
當然,鄧浩楠心中也明白,想要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富裕起來那是相當困難的。不過好在現在帝國達到了溫飽水平,至少不會像前朝明那樣餓殍遍野,骨肉相食那種悲慘時候了。
其實,鄧浩楠不過是用現代眼觀來評判古代。事實上,在古代,能夠做到國民溫飽就算是繁榮昌盛了。更何況,中華帝國此時所遭遇的天災是難以形容的。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達到溫飽,換做別人早就樂不思蜀了,只是鄧浩楠向來要求高而已。
這一天早朝,隨著各種奏報結束,鄧浩楠一直頭疼的災難報告竟然沒有了。
“諸位愛卿,今天是好日子啊”
群臣不明所以,紛紛稱是。成基看出了皇帝的話中之意,他知道皇帝是因為沒有民間災難報告而高興。
“皇上堯舜禹湯,在皇上的英明指導下,帝國國勢蒸蒸日上,天災也漸漸遠離”
群臣這才明白,今天竟然沒有了災難方面的報告,於是紛紛附喝。
鄧浩楠十分高興,於是道:“今日朕高興,不如眾愛卿隨朕一起到南苑一番如何?”
“臣等遵旨”
群臣見鄧浩楠興頭正高,也跟著去南苑樂呵樂呵。
正當鄧浩楠準備擺駕南苑狩獵之時,遠遠的聽到了大殿的急促呼叫。
“河道八百里加急公文”
隨著一聲接著一聲的傳遞到勤政殿,鄧浩楠的心頓時咯噔一下子沉了下來。
河道八百里加急,不會是決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