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校友,負責IDG在華東地區風險投資的業務。IDG當時是世界著名的IT出版集團,在中國投資了大量的IT媒體,想在上海設個點推廣它的業務。江南春私下裡早就認識了這個IDG的朋友,在很多場合也經常碰到,一來二去變得相當熟悉。這個朋友就建議江南春和IDG進行合作,然後一起開拓中國IT領域的廣告市場。
其實江南春也早就有了進軍新廣告市場的打算。雖然1995年永怡傳播公司的年營業額已達到500萬元左右,這在當時已經是一箇中型的廣告公司,而公司在上海也有了許多的廣告客戶,甚至包括聯想等在內的國際知名企業。但因為公司沒有太多和固定的核心大客戶和業務,沒有一個核心的產業可以依託,加之公司遭遇的股權變動,作為創始人的江南春清醒地認識到,此時的永怡,“這樣發展下去,會產生許多的問題。”
在這之前,江南春對於IT產品其實一竅不通幾年的廣告生涯,他已經習慣了做消費品的大眾廣告,而並沒有將業務劃分得如此之細。雖然,當時的江南春已經有了IT方面的各種人脈資源,比如見過楊元慶,也代理過聯想在上海的廣告,但對於諸如英特爾等IT公司究竟在想什麼、做些什麼,江南春卻一點也不瞭解,心中沒譜。不過,此時已經敏銳察覺IT業在不久的未來將成長為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的江南春,沒有放過這樣的機緣巧合。江南春不僅精明地意識到IDG這棵“大樹”的分量,而且憑藉著詩人的敏感,江南春毫不費力地嗅出了IT廣告市場在未來的發展狀況,於是他開始調整永怡傳播的業務方向,專心去攻IT廣告市場。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IT廣告的霸主:永怡笑傲“上海灘”(2)
“當時IDG傳媒集團想併購一些廣告公司,為他們的傳媒業服務。而我做的就是廣告公司,IDG傳媒集團總裁對我個人也有很好的評價。於是,在1995年底,IDG決定收購永怡。”但這樣的機遇卻因政策的限制未能成行。按照當時的政策規定,外資不允許進入中國廣告業。不過在1995年底,永怡傳播和IDG也還是透過協議進行了合作,不拿一分錢工資的江南春成了IDG上海辦事處的主任。1996年1月1日,江南春進入IDG傳媒集團,為他們籌辦上海辦事處;永怡自然地成為IDG傳媒業務最主要的廣告代理商。設想一下,IDG在中國投資了很多IT媒體,永怡傳播在上海積累了大量的IT客戶,江南春一方面在IT媒體上有話語權,另外一方面,IT客戶做廣告又要找江南春,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江南春的永怡傳播想不賺錢都不行,很短的時間之內,永怡傳播就成為上海灘IT領域最大的廣告代理商。
可是,當一切好事都被江南春佔有之時,永怡距離發展的“寒冬”也就不遠了……
永怡多元化戰略的殘酷幻滅(1)
歷史總是經歷著驚人的巧合,就如同廣告文藝評論大師盧卡奇所說的:“最好的也既是最糟的。”
2000的冬天,在沒有雪的上海,江南春和他的永怡傳播盡情地享受著事業頂峰時的傲然與快感。但,同樣在冬天後的上海,江南春和他的永怡傳播並沒有得到自己和企業發展的另一個春天。超級壟斷也讓永怡的發展遭遇瓶頸。在偌大一個上海IT廣告市場,留給永怡的,最後卻僅僅剩下5%的餘額。探索新模式成為擺在江南春面前的一個新難題。
“天有不測風雲”,商場風雲的突變,上億的營業收入並未讓江南春的日子好過。相反,“上帝要毀滅他,首先使其瘋狂”。江南春和他的永怡雙雙陷入到黎明前的黑暗。尤其是2000年後的01年,這一年也成為永怡成長史中最為痛苦的一年。
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網際網路這一新生產業賦予了永怡質的飛躍。而與此同時,2001年,伴隨網際網路經濟泡沫的破滅,永怡也遭受了致命的打擊。“因為網際網路突然全消失了,7個客戶幾乎蕩然無存。這和我們的服務沒有關係,而是這個產業彷彿一夜間就突然崩潰掉了。這讓我們無比痛苦。”
“當公司的營業額水平上億元后,我們要再回到幾千萬元,是回不去的。因為公司所有的運營成本、人力的成本,都不可能再回得去,包括公司當時從奧美、智威湯遜等一流4A廣告公司請了大量的創意人員過來。”要維持公司正常的運轉,公司就必須守住億到億元的年均營業額。“我們只能以勞碌命的方式瘋狂地工作。”這一年,江南春帶領他的團隊,參加了大量各種各樣的比稿會,高達2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