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 東條內閣的成立表明,日本對美戰爭只是一個時機選擇的問題了。 美國聽到這個訊息,知道日本已經推出了擔負戰爭使命的內閣,用赫爾國務卿的話來說就是:“日本已經轉動了戰爭的車輪。”10月17日,東條上臺,此時,日本已經坐在火藥桶上。以後進行的外交談判,只是玩弄外交手腕,虛晃一槍,為準備好作戰部署拖延時間而已。 東條一上臺,就急於開戰。10月23日開始,日本當局連續召開了9天的政府與大本營聯絡會議,圍繞何時對美開戰及談判期限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直到11月2日凌晨,才最後取得一致。 11月5日,日方眼看談判成功無望,便在日本的御前會議上再次透過了《帝國國策施行要領》,決心對美、英、荷開戰,並指令:“發動武裝進攻的時間定於12月初,陸海軍應完成作戰準備。”東條英機在此次會議上表明瞭態度:“儘管對兩年後戰局的估計不明,但也要下決心開戰。”會上還決定了日本同美國談判的最後方案——甲、乙兩案。《甲案》舊調重提,宣稱可以答應美國關於對華貿易無差別原則的要求;日本可以從印度###和中國撤軍;同時日本表示參戰與否由日本自行決定,但沒有承諾不攻擊美國。 而《乙案》則閉口不談從中國撤軍等問題,僅以日本從法屬印度###南部撤軍為幌子,要求美國逼迫蔣介石投降、美國不得干涉日中和談,日美恢復資產凍結以前的貿易關係、對日本供應石油、協助日本取得荷印資源。這種種要求,無疑就是要由日本來獨吞中國、稱霸西太平洋。因而,美國對甲、乙兩個方案都沒有答覆,而是向日本遞交了《美日協定基本綱要》草案,即《赫爾備忘錄》,要求日美兩國保證雙方恪守美國過去所主張的原則;提議締結中、美、英、日、荷各國多邊互不侵犯條約;要求日本政府從中國和法屬印度###撤出一切陸海空軍和警察力量;要求日本廢棄三國同盟條約。 美國把《赫爾備忘錄》視為對日本的最後通牒,而它的內容又是日本根本不願意接受的,解決衝突的方式最後只剩下戰爭一途。美國堅持不先開第一槍的原則,因而,日本便決定首先開戰。通往戰爭的軌道已經鋪設好了。 戰爭的列車開出去了,而且一去不能回頭。    
歷史的重演
如果說東條英機是將日本帝國加速引向對美戰爭和太平洋海戰的罪魁禍首,那麼太平洋海戰的第一戰——偷襲珍珠港——的始作俑者卻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 其實,準確地說,最早提出使用海軍航空兵攻擊珍珠港並將之“付諸於行動”的並不是山本五十六,而是美國人哈里·亞納爾海軍上將,這也許是歷史給美國人開的一個天大的玩笑。 早在1921年,一位名叫赫克託·C·拜沃特的英國記者寫過《太平洋海上霸權》一書,並在美國出版。1925年,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被擴寫成了一部小說——《偉大的太平洋戰爭》,內容是:一支日本艦隊偷襲了美國停泊在珍珠港的亞洲艦隊艦艇,同時還偷襲了關島和菲律賓。據說,日本海軍軍令部曾翻譯了此書,在高階軍官中發行。其時,山本五十六正在日本駐美國大使館工作,他很可能閱讀過這本書。 從30年代初期起,美國也開始把日本當作自己未來的作戰物件。1932年1月,在美海軍上將哈里·亞納爾的指揮下,美海軍舉行了襲擊珍珠港的演習,目的在於檢驗太平洋海軍基地的防衛能力。 在演習中,集結於東海岸的200餘艘大型特混艦艇秘密地向珍珠港進發,途中實行無線電靜默,以達成突然性。2月7日,也巧好是星期天,隨著一聲令下,152架艦載機從“列剋星敦”號等航母起飛,去執行偷襲任務。 當機群鑽出雲層後,未受到任何攔阻,珍珠港內停泊的一艘艘戰艦,成為“空襲”的絕好靶標。 大規模的“空襲”開始了,毫無準備的珍珠港瞬間陷入癱瘓,進攻者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了制空權,並完全控制了形勢,而艦載機輕而易舉地就將停泊在港內的一艘艘艦隻“炸沉”。事後,亞納爾給海軍部寫的秘密報告中指出,可以想像,珍珠港基地將從美太平洋防禦圈中消失。美軍的演習情況,引起了日本人的高度重視,日本海軍派出了特務艦“襟裳號”油輪,藉口去美國西海岸購買石油前往偵查;同時還派出大量諜報人員收集一切美軍“偷襲”的情報。9年以後,日本海軍幾乎原封不動地重複了這次“演習”。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戰爭賭徒(1)
提起偷襲珍珠港,就不能不提到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計劃的真正主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