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去了兩次了,連塊磚頭都沒能敲回來。 皇太極進攻的訊息,袁崇煥聽到過風聲,一點不慌。 北京,背靠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通往遼東的唯一大道就是山海關,把這道口子一堵,
鬼都進不來,所以袁崇煥很安心。 關卡是死的,人是活的。 冥思苦想的皇太極終於想出了透過關寧防線的唯一方法——不透過關寧防線。 中國這麼大,不一定非要從遼東去,飛不了,卻可以繞路。 遼東沒法走,那就繞吧,繞到蒙古,從那兒進去,沒轍了吧。 就這樣,皇太極率十萬軍隊(包括蒙古部落),發動了這次決定袁崇煥命運的進攻。 這是一次載入軍事史冊的突襲,皇太極充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華,率軍以不怕跑路的精
神,跑了半個多月,從遼東跑到遼西,再到蒙古。
蒙古邊界沒有堅城,沒有大炮,皇太極十分輕鬆地跨過長城,在地圖上畫個半圓後,於十月底到達明朝重鎮遵化。 遵化位於北京西北面,距離僅兩百多公里,一旦失守,北京將無險可守。 袁崇煥終於清醒了,但大錯已經釀成,當務之急,是派人擋住皇太極。 估計是欺負皇太極上了癮,袁崇煥沒有親自上陣,他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趙率教。 皇太極同志帶了十萬人,全部家當,以極為認真的弁度來搶東西,竟然只派個手下,率這麼點人(估計不到一萬)來擋,太瞧不起人了。 '1606' 趙率教不愧名將之名,得令後率軍連趕三天三夜,於十一月三日到達遵化,很不容易。 十一月四日,出去打了一仗,死了。 對於趙率教的死,許多史料上說,他是被冷箭射死,部下由於失去指揮,導致崩潰,全軍覆沒。 但我認為趙率教死不死,不是機率問題,是個時間問題,就那麼點人,要對抗十萬大軍,就算手下全變成趙率教,估計也擋不住。 趙率教陣亡,十一月五日,遵化失陷。
佔領遵化後,後金軍按照慣例,搞了次屠城,火光沖天,鬼哭狼嚎,再講一下,不知是為了留個紀念,還是覺得風水好,清軍入關後,把遵化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