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都
給事中楊其休,禮科左給事中葉初春,聯名上疏抗議。萬曆大怒,將此六人降職發配。 萬曆終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加上昀初上疏的李獻可,那麼在短短的幾天之內,他就免掉了十二位當朝官員。這一偉大記錄,就連後來的急性子崇禎皇帝也沒打破。 事辦到這份上,皇帝瘋了,大臣也瘋了。官服烏紗就跟白送的一樣,鋪天蓋地到處亂扔,大不了就當老子這幾十年書白讀了。拼個你死我活只為一句話:可以丟官,不能丟人! 在這一光輝思想的指導下,禮部員外郎董嗣成、御史賈名儒、御史陳禹謨再次上疏,支援李獻可。萬曆即刻反擊,董嗣成免職,賈名儒發配,陳禹謨罰工資。 事情鬧到這裡,到底捲進來多少人,我也有點亂。但若以為就此打住,那實在是低估了
明代官員的戰鬥力。 '1319' 幾天後,禮部尚書李長春也上疏了。對這位高階官員,萬曆也沒客氣,狠狠地罵了他一
頓,誰知沒多久,吏部尚書蔡國珍、侍郎楊時喬又上疏抗議,然而這一次,萬曆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實在罵不動了。 皇帝被搞得奄奄一息,王家屏也坐不住了,他終於出面調停,向皇帝認了錯,並希望能
夠赦免群臣。
想法本是好的,方法卻是錯的。好不容易消停下去的萬曆,一看見這個老冤家,頓時恢復了戰鬥力,下書大罵:
“自你上任,大臣狂妄犯上,你是內閣大學士,不但不居中緩和矛盾,反而封還我的批示,故意激怒我!見我發怒,你又說你有病在身,回家休養!國家事務如此眾多,你在家躺著(高臥),心安嗎!?既然你說有病,就別來了,回家養病去吧! ”
王家屏終於理解了申時行的痛苦,萬曆二十年(1592)三月,他連上八封奏疏,終於回了家。 這是一場實力不對等的較量,大臣的一句話,可能毫無作用,萬曆的一道聖旨,卻足以改變任何人的命運。 然而萬曆失敗了,面對那群前仆後繼的人,他雖然竭盡全力,卻依然失敗了,因為權力並不能決定一切——當它面對氣節與尊嚴的時候。 王家屏走了,言官們暫時休息了。接班的趙志皋比較軟,不說話,萬曆正打算消停幾天,張位又冒出來了。 這位次輔再接再厲,接著鬧,今天鬧出閣講學,明天就鬧冊立太子。每天變著法地折騰皇帝,萬曆同志終於頂不住了。如此下去,不被逼死,也被憋死了。 必須想出對策。 考慮再三,他決定去找一個人,在他看來,只有這個人才能挽救一切。 萬曆二十一年(1593),王錫爵奉命來到京城,擔任首輔。 王錫爵,字元馭,蘇州太倉人。 嘉靖四十一年,他二十八歲,赴京趕考,遇見申時行,然後考了第一。 幾天後參加殿試,又遇見了申時行,這次他考了第二。 據說他之所以在殿試輸給申時行,不外乎兩點,一是長得不夠帥,二是說話不夠滑。 帥不帥不好說,滑不滑是有定論的。 '1320'
自打進入朝廷,王錫爵就是塊硬骨頭。萬曆五年張居正奪情,大家上書鬧,他跑到人家家裡鬧,逼得張居正大人差點拔儀自盡。吳中行被打得奄奄一息,大家在場下吵,他跑到場上哭。
萬曆六年,張居正不守孝回京辦公。大家都慶賀,他偏請假,說我家還有父母,實在沒有時間工作,要回家盡孝,張居正恨得直磨牙。 萬曆九年,張居正病重,大家都去祈福,他不屑一顧。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反攻倒算開始,抄家鬧事翻案,人人都去踩一腳,這個時候,他說: “張居正當政時,做的事情有錯嗎?!他雖為人不正,卻對國家有功,你們怎能這樣做呢?!” 萬曆十三年,他的學生李植想搞倒申時行,扶他上臺,他痛斥對方,請求辭職。 三年後,他的兒子鄉試考第一,有人開疑作弊,他告訴兒子,不要參加會試,回家待業,十三年後他下了臺,兒子才去考試,會試第二,殿試第二。 他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人。 所以在萬曆看來,能收拾局面的,也只有王錫爵了。
王大人果然不負眾望,到京城一轉悠,就把情況摸清楚了。隨即開始工作,給皇帝上了一封密信。大意是說,目前情況十分緊急,請您務必在萬曆二十一年冊立太子,絕不能再拖延了,否則我就是再有能耐,也壓制不了!
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萬曆沒敢再隨便找人修電腦,專程派了個太監,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