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那麼誰來判定你是否完成任務呢?——縣太爺。 '1107' 這就是所謂的黃鼠狼看雞了,遇到良心好的,還能照實記載,遇到不地道的,就要撈點

好處,你要沒錢,他就大筆一揮——沒幹,有意見?這事我說了算,說你沒幹就沒幹,你能咋地? 事實證明,在當時,除了一小部分品行較好的人外,大多數朝廷官員還是不地道的,是不值得信任的,有漏洞不鑽,有錢不撈,這個要求實在有點高。總之是一句話,玩你沒商量。 無數的老百姓就是這樣被玩殘的,朝廷沒有好處,全被地方包乾了。 此外,這一收稅制度還有很多麻煩,由於收上來的都是東西,且林林總總,花樣繁多,

又不方便呼叫。

比如江浙收上來一大堆糧食,京城裡吃不了,本地人又不缺,聽說西北缺糧食,那就往那邊運吧?一算,糧價還不夠運輸費。那就別折騰了,放在糧倉裡喂老鼠吧。

更頭疼的是,各地雖然上交了很多東西,除了糧食,還有各種土特產,中藥藥材等等,卻沒有多少銀兩,這些玩意放在京城裡又佔地方,還要倉管費,遇上打仗,你總不能讓當兵吃棉花,提幾兩藥材當軍餉吧。

而某些吃飽飯的大臣無聊之中,想了個餿主意,說既然有這麼多東西,閒著也是閒著,不如拿去給京城的官員們發工資,比如你是戶部正六品主事,按規定你該拿多少工資,但到發錢那天告訴你,國家現金不夠,我們現在只能發一部分錢和糧食給你,剩下的用棉花抵,不過你放心,我們到市場上估算過,如果等價交換,拿這些棉花絕不吃虧。

奶奶的,老子辛辛苦苦幹到頭,就拿著這幾袋棉花回家?老婆孩子吃什麼?

必須說明,這絕對不是搞笑,自朱元璋以來,明代官員都是這麼領工資的,有時是糧食,有時是藥材,個別缺了大德的皇帝還給紙幣(胡亂印刷的不值錢),早上領工資,下去就去集貿市場兼職小商販叫賣的,也絕不在少數。

國家吃了虧,百姓受了苦,全便宜中間那幫龜孫了。

於是張居正決定,改變這一局面,他吸取地方經驗,推出了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的內容很多,但昀主要的,是頒佈統一規定,全國稅收由實物稅變為貨幣稅,明白點說就是以後不收東西了,統一改收錢。

'1108'

這是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命令,卻有著絕不簡單的歷史意義。

因為從此以後,不管是田賦、徭役還是人頭稅,都有了統一的標準,不是當官的說了算,交上來真金白銀,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再任由官員忽悠。

當然了,根據官員必貪定律,張居正也給大家留下了後路,因為各種物品如糧食、水果、藥材、絲綢,都按照規定折算成銀兩上繳,而折算比率雖是由朝廷掌握,但地方上自然有特殊情況,適當照顧照顧,從中撈一筆,似乎也是很正常的。

於是皆大歡喜,朝廷拿到的,是白花花的銀子,老百姓也不用聽憑官員糊弄,貪也好,搶也好,說好了宰一儀就宰一儀,至少日子好過點。官員們好處少了,但也還過得不錯,就這麼著了。

所以事實證明,越複雜的政策,空子就越多,越難以執行,王安石就大體如此,一條鞭法雖然看似簡單,卻是昀高智慧的結晶,正如那句老話所說:

把複雜的問題搞簡單,那是能耐。 張居正和他的一條鞭法就此名留青史,並長期使用,而那三座大山也一直沒動窩,雍正時期實行攤丁入畝,將人頭稅歸入田賦,才算化三為二(實際上一點都沒減,換了個說法而已),徭役直到解放後才正式廢除,而歷史昀為悠久的田賦,也就是所謂的農業稅,前幾年也

正式得以停徵。 社會主義好,這是個實在話。 張居正乾的第二件事情,其實是由一封信引起的。 萬曆元年(1573),張居正上書皇帝,當然了,其實就是上書給他自己,在這封自己給自

己的信中,他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月有考,歲有稽,使聲必中實,事可責成。 ” 一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政策就此誕生,而它的名字,就是此句的頭尾兩字——考成。 這就是張居正改革的第二大舉措——考成法。 如果你不知道考成法,那很正常,但如果你沒有被考成法整過,那就不正常了,因為從

某種意義上講,這個考成大致就相當於今天的考勤。 張居正搞出了一整套制度,但他很清楚,制度是次要的,執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