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重大影響。他們暢談了幾個小時。

1965 年2 月10 日,《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轟動一時的報道:

當問起八十九歲的康納德·阿登納,誰是他賞識的最重要的

人物時,這位前總統拿起他寫字檯上一張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的簽名照說:”就是這一位,他頭腦精明,有預見,並且遵守諾

言。”

阿登納悲觀地認為,當前在華盛頓找不到一個這樣有才能的

人。他認為,美國熱衷於東南亞,忘記了更為基本的歐洲,而他

卻在為歐洲的前途擔憂。他說,“歐洲大陸是美國的弱點所在。

如果美國失去了它,俄國將成為最強大的國家。”

當代德國最著名的政治家也不能擺脫這種疑慮,即華盛頓同

莫斯科為了維持現狀而有著默契。他相信,這是美國決定不發展

中程導彈的原因,而阿登納把這種中程導彈看成是對付蘇聯炮兵

的不可缺少的平衡力量。

此外,阿登納還在想,戴高樂一旦退出政治舞臺,則法國和

義大利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陣線政府就將取得政權。到那時,他

預料西德抵抗蘇聯的意志就會渙散。

阿登納相信歐洲今天在軍事上是沒有防禦力量的,而明天在

政治上也將沒有防禦力量。由此他得出結論:“我們正處於1945

年以來的最危急的時期,而你們的國家,西方最大的國家,卻無

所事事,不肯正視這種危險。”

阿登納宣稱,他同肯尼迪總統曾就美國發展機動中程導彈和

把它們設定在歐洲以抵銷俄國在這種武器上的優勢一事達成過協

議。儘管如此,但肯尼迪政府和約翰遜政府均未履行這一協議。

阿登納說,這就使人懷疑,並促使德國去依靠法國給予迅速

的、儘管是微小的核援助的保證,以抵抗蘇聯的任何進攻。波恩

和巴黎都不幻想它們能單獨對抗俄國的力量,但是它們相信,它

們能迫使美國使用原子武器進行干預。

在政治方面,阿登納確信,俄國人正在等待他們能夠取得歐

洲的時機。阿登納抱怨說,西方民主國家接二連三地向它們的追

求贏利的商人讓步,因而減輕了蘇聯的內政困難。他們提供了機

器和糧食,而沒有要求對等的讓步。而莫斯科還在等待著。

“您設想一下克里姆林宮是怎樣看待歐洲的,”阿登納說,

“戴高樂七十四歲了,如果他一旦不在人世的話,除了共產黨人

之外,法國再也沒有重要的政黨了。人民陣線將獲得政權。接著

就將輪到義大利。我們夾在這兩個國家和俄國之間該怎麼辦呢?

莫斯科緊緊抓住德國中部不放,以此作為重新統一的誘餌來引我

們上鉤——按照俄國人的條件來壓我們就範。

“但是華盛頓卻無動於哀。約翰遜總統委託國防部長麥克納

馬拉的副手花了半年時間進行調查,看美國部隊撤出歐洲將會產

生怎樣的後果。您以為,搞這種調查的無聊想法能使我們高興嗎?

“美國對歐洲不再感興趣了,也不領導了。我支援你們多邊

核力量計劃,但從不相信它會有什麼前途,它不能代替中程導彈。

戴高樂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歐洲沒有美國就會完蛋。你們再也不

能把這裡看成二等地區了。如果你們仍然沉緬於你們在越南的戰

爭,美國人民將會厭倦的。美國人民的心理有一定的限度,將會

逼得你們退回到孤立主義中去。”

萊茵河上往來的船隻在老人的辦公室外突突作響,工廠煙霧

騰騰,籠罩著一片繁榮、幸福的景象。

“你們不要被今天事物的表面現象所矇蔽,”老人說。“你

們要想到明天。我希望你們及時地醒悟過來。”

當天的其他報紙也對阿登納的這次談話作出了轉載並發表了各式各樣的

評論。《圖片報》用了醒目的標題:《阿登納:美國在歐洲失靈。美國的眼

睛一味瞟著亞洲。美國對危險視而不見》。在標題下的通欄寫的是:《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