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與女人有關,倒下也與女人有關。
趙國迅速強大的重要原因在於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新政策,而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的目的是為了消滅中山國,那麼,他為什麼要消滅中山國呢?為了一個女人。或者至少,與一個女人有關。
這個女人原本與趙武靈王毫無關係,因這女人而起的事情原本也與趙國無關,但歷史就是常常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左右著它的走向。
這個女人叫陰姬,是中山國國王的寵妃。
中山國是北方少數民族狄族建立的國家,初名鮮虞,後改名中山。它曾在公元前406年被魏國所滅,但三十年後又復國,勢力範圍在太行山東面的地域。中山國正好把趙國南北兩部分領土分割開來,真正成為趙國的心腹之患。趙國在公元前377年和前376年曾兩次進攻中山國,但“萬乘之國”的趙卻怎麼也打不過“千乘之國”的中山。既然武力不能取勝,趙國也就只好與在自己國土內的這個國中之國苟且相安。
外邊不折騰,就要在家裡折騰,這幾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歷史規律。趙國罷兵息武不找事了,中山國內部開始沒事找事。中山國國相司馬喜是親趙派,本來很受中山王的寵信。但不知為什麼,中山王寵妃陰姬卻很討厭他,老在國王面前說他壞話,中山王竟然也表現出疏遠司馬喜的意思,這讓司馬喜很惶恐。
在我們看來,解決司馬喜與陰姬矛盾的途徑很單純,因為畢竟是他們兩個人的事情。但司馬喜卻把它提升到了系統論的境界—要想改善與陰姬的關係,就要巴結、討好她,最好能讓她當上王后;誰能讓她當王后,自然是中山王;誰能讓中山王下此決心,只有利用趙武靈王,因為當時中山王最懼怕的人就是趙武靈王。這樣,原本簡單的雙邊關係一下子變成了複雜的多邊關係。而趙武靈王則是稀裡糊塗被拉進原本與他毫無關係的一場博弈。
儘管趙國對司馬喜不錯,他三為中山國相,其實都是趙國幫的忙,但要對趙武靈王直言此事,肯定是沒有效果的,畢竟兩國還是敵國,而且司馬喜與趙武靈王的關係還遠沒鐵到這一步。那麼怎樣利用這層關係呢?我們看一下司馬喜設計的一整套複雜的程式。
他首先找來了陰姬的父親,對他說:“現在你女兒和大王的寵妃江姬都在爭王后的位子,如果你女兒成了,你後半生有吃有喝;如果敗了,你性命難保!想辦成此事,只有找我!”陰姬父親當然明白這話的意思,又是磕頭又是作揖:“事成之後,我們爺倆兒一定報答!”
接著,司馬喜又上書中山王,說已找到削弱趙國、強大中山國的良策。中山王高興地接見了他,想聽他的計謀。沒承想,司馬喜賣了一個關子,說:“我還得先到趙國去考察一下,瞭解一下具體的情況,才能更有說服力。”中山王聽了也有道理,就派他作特使到趙國出訪。
鄰國特使來了,趙武靈王自然要接見,司馬喜在會見時趁機說:“人都說趙國出美女,可我這次走城過鎮,卻壓根沒見到有天姿國色的美女。我周遊各地,無所不至,從沒有見過像中山國的陰姬那樣漂亮的女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仙女下凡,她的豔麗用言語簡直不能描畫。她的容貌姿色實在超出一般的美女,她的眉眼、鼻子、臉蛋、額角,那頭形,那天庭,都是當帝王之後的長相,只做諸侯的嬪妃實在可惜。”
因為褲子偉大,由於裙子倒下(2)
趙武靈王本來好色,聽司馬喜一說,不禁興趣盎然,高興地問:“我希望能得到她,怎麼樣?”司馬喜卻答道:“我心裡覺得她這麼漂亮,嘴裡就吐露出來了。您如果要想得到她,可別說是我講的,不然我的主子中山王要跟我玩命。”
至此,司馬喜已經成功地把趙武靈王拉了進來。回國後,司馬喜對中山王彙報說:“趙王不是賢王,好美色,他惦記著娶您的陰姬呢!”中山王臉色大變。司馬喜又說:“趙國強大,他要是惦記上了陰姬,大王如果不答應,那麼國家就危險了;如果把陰姬給了他,又會被諸侯恥笑。”中山王沒轍了,忙問:“那該怎麼辦呢?”司馬喜說:“大王立陰姬為後,就可以斷了趙王的念頭。世上還沒有要人家王后的道理。即使他想來要,鄰國也不會答應。”
最後,中山王立陰姬為王后,司馬喜的計劃完全實現,他跟陰姬的關係也徹底改善。
但是,這顯然把趙武靈王激怒了。儘管史書說從此“趙王亦無請言也”(《戰國策·中山策》)—趙武靈王不再提娶陰姬的事了,但他卻要徹底把中山國給滅了。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