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7部分

當然,這些計劃能不能變成現實,得看織星族的支援力度。

有了玉家提供的裝置與物資,特別是物資,改造工作開始加速。只是,卡爾森對未來依然不是太樂觀。主要就是,即便在一切條件都很充足的情況下,將一顆行星改造成太空堡壘也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哪怕是雷凌族最強大的工程部隊,而且得到了有力保障,也至少需要十年時間。

楊屹只給了卡爾森半年。

用卡爾森的話來說,就算他是雷凌族最優秀的工程指揮官,也不可能在半年之內讓烽火星改頭換面。

還好,楊屹沒有強求,只是讓卡爾森盡力而為。

其實,在這個時候,楊屹也只能讓大家盡力而為,因為連楊屹對半年之後可能出現的局面都沒有半點把握。(未完待續。)

第四百八十九章 根本矛盾

家園星系,聯邦星,聯邦議會大廈。

在那名聯邦警衛軍官的帶領下,林鳳走進了會場。雖然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在見到滿會場的上萬名聯邦醫院的時候,林鳳依然感到有些緊張。其實,這也是林鳳第一次來到這個神聖的地方。

這座完全由產自龍巖星的,極為堅硬的龍巖構成的大廈已經在此屹立數千年,見證了人類聯邦的興衰起落。即便到了現在,人們也不得不感嘆,當初建造這座大廈的人,也就是人類聯邦的奠基者實在是太有遠見了。在四千多年前,當時的人類聯邦還十分弱小,這些人就預見到了未來,建造了這座能夠容納上萬人的大廈。雖然在那個時候,人類聯邦議會總共就只有四十九名議員。在當時,別說想到人類聯邦能發展到當今的規模,甚至沒人相信人類聯邦能夠存在數千年。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裡就是人類聯邦的聖地。

四千多年前,人類聯邦的締造者就是在這裡向所有文明宣佈,銀河系聯盟又多了一個新的成員。

雖然只是一座由龍巖砌成的大廈,但是對任何人來說,這座大廈都有巨大的意義。

當然,主要是象徵意義。

在過去的數千年裡,哪怕是在最為艱難的時刻,比如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初期,聯邦議會大廈都沒遭到過破壞。

只是,今非昔比。

雖然聯邦議會大廈向所有人開放,但是早在兩千年前,也就是第三次格林尼治戰爭結束之後,聯邦當局就出臺了一項針對性的法案,明確規定只有聯邦公民才有權進入大廈。還必須獲得批准。

顯然,被准許進入大廈的肯定不是平民。

不說別的,即便是林鳳,之前也沒來過這裡,更別說在上萬名議員面前發言。

要知道,聯邦大權就掌握在這一萬多名議員手裡。

同樣的。人類聯邦所面臨的問題也與這一萬多名議員有關。

說得簡單一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芝麻小事,也不可能在一萬多人之中達成共識,更別手是關係到聯邦未來的大事。

也許,那些建造這座大廈的先驅也沒有想到這個問題。

最初的時候,人類聯邦只有四十九名議員,其中二十四人來自聯邦當局,另外二十五人由聯邦直屬的五個轄區推選。

其實,這也成為了人類聯邦的基本制度。

在接下來的數千年裡。人類聯邦的轄區擴大了數百倍,別的不說,統轄的殖民星系就超過了一千個。在管轄區域擴大的同時,人類聯邦的人口規模也急劇膨脹。到第六次格林尼治戰爭爆發前,人類聯邦的人口數量已是剛剛建立時的一千多倍。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聯邦議員的規模也不斷擴大。

這一萬多名議員中,半數來自聯邦當局,準確說是由聯邦當局推舉的。從家園星系裡選出來的代表,也就是在家園星系定居的公民。另外一半。全都來自各個殖民星系,也就是殖民星系的代表。

雖然這麼設定的目的是為了維持聯邦的團結與統一,避免內部矛盾激化,但是產生的影響卻恰好相反。很簡單,家園星系與殖民星系的利益永遠不可能一致,因此家園星系與殖民星系的矛盾就始終存在。說得難聽一點。只要家園星系依然高高在上,依然在掠奪殖民星系的資源,那麼殖民星系的居民就永遠無法跟家園星系的公民走到一起,而兩個階層的矛盾自然無法調和。

可以說,這正是人類聯邦的根本問題所在。

雖然在絕大部分時候。家園星系都佔據了主導地位,原因也很簡單,即人類聯邦的軍事力量全都掌握在家園星系手裡,而且主力軍團與主力艦隊都部署在家園星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