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3部分

其實,這也是庫圖姆沒有強攻家園星系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受到文明等級限制,人類聯邦總共只有九艘sss級戰艦。但是有上百艘ss級戰艦與更多的s級戰艦。再說了,在戰爭爆發之後,所有限制將自動作廢,人類聯邦能夠建造更多的主力艦。當然,主力艦的建造週期很漫長,人類聯邦又只是一個六等文明。即便已經完成戰爭動員,也很難在短期內建造足夠多的主力艦。問題是,在戰爭初期,庫圖姆動員的兵力也不充足。等到他完成動員,人類聯邦的主力軍團全都退回了家園星系。以人類聯邦在前幾次戰爭中的表現,只要合理利用已有的兵力,在艦隊的配合下絕對能爭取到完成戰爭動員的時間。如果庫圖姆在攻打家園星系的行動中投入太多兵力,還遭受慘重損失,那麼在銀河系聯盟的其他文明參戰的時候。恐怕就無兵可用了。綜合這些因素,庫圖姆才沒有強攻家園星系。

由此可見,艦隊的戰鬥力是影響庫圖姆的關鍵因素。

其實,包括庫圖姆在內,矽魅聯盟的幾個頂級戰王都知道,如果無法在太空戰場上擊敗銀河系聯盟,不管在戰爭初期取得多大的勝利都無法維持長久,最終肯定會因為輸掉了艦隊決戰而成為泡影。

換句話說。只要能夠贏得艦隊決戰,矽魅聯盟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甚至能夠徹底消滅銀河系聯盟。

問題是,如何才能贏得艦隊決戰?

要知道,在成千上萬,甚至數十萬艘戰艦對決的戰場上,再強大的存在,哪怕是戰皇級別的存在也不值一提。可以說。艦隊決戰考量的就是艦隊的實力,而決定艦隊實力的是包括科技在內的綜合實力。雖然矽魅聯盟在某些方面擁有決定性優勢,但是在至關重要的科技領域卻沒什麼優勢。

顯然,要想在科技領域追上銀河系聯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是庫圖姆沒有信心。而是兩種生命體的本質決定了,矽基生命在智慧上很難超越碳基生命。

當然,矽基生命也不是沒有優勢。

相對而言,矽基生命的生命力更強悍,而且更便於組織與指揮,協同作戰的能力明顯強得多。

既然無法彌補科技上的短版,包括庫圖姆在內的頂級戰王就只能在優勢領域想辦法。

單挑打不過,那就拼集團的戰鬥力。

顯然,這就是矽魅聯盟的優勢所在。

別的不說,矽魅戰艦本來就是矽獸,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建造出來的,因此生產矽魅戰艦的速度更快,耗費也更低。在必要的時候,甚至能利用佔領的星球,同時培養成千上萬艘戰艦。辦法很簡單,將基體,也就是矽獸的幼體放入星球的地殼,讓其利用星球內部的熱量發育成長。在此期間只需要控制成長方式與成長速度,那麼要不了多久就能成為一艘龐大的戰艦。銀河系聯盟的戰艦是由各種材料建造而成,不但要耗費更多的資源,建造週期也較為漫長。

數量,始終是矽魅聯盟的優勢。

庫圖姆能夠在戰爭初期動員數千艘主力艦,而他只是一個頂級戰王,地位、能力與影響力都不足以跟星魂女皇媲美,而織星族在戰爭初期只動員起了一千艘主力艦,雙方的數量差距可見一斑。

只是,僅有數量上的優勢還無法帶來勝利。

很簡單,戰艦再多,如果不能協同作戰,無法把數量優勢發揮出來,肯定無法擊敗強大的對手。

要想把數量上的優勢發揮出來,協同就是關鍵。

其實,這也是唯一有效的辦法。

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結束後,庫圖姆等頂級戰王對遭受的慘敗做了總結,並且得出了很多結論,也可以說成是經驗教訓。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在銀河系聯盟發動反擊之後,矽魅聯盟依然是一盤散沙,別說戰王相互協作,即便是在艦隊決戰中,也很少進行有效的配合。結果就是,在依然擁有兵力優勢的情況下,矽魅聯盟遭受了有史以來最慘重,也是最嚴重的失敗。因為喪失了太空戰的能力,就算組建了大量軍團,也沒辦法扭轉戰局,最終不得不跟銀河系聯盟簽署停戰條約。

為了戰勝銀河系聯盟的主力艦隊,在隨後的一千年裡,包括庫圖姆在內的所有頂級戰王都在臥薪嚐膽,並且想了很多辦法。只不過,算得上行之有效的辦法就只有一個,即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戰艦數量上的優勢,透過協同來提高艦隊的戰鬥力,從而達到一舉定乾坤,一舉擊敗敵人的目的。

當然,庫圖姆等頂級戰王不但想到了對策,也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辦法。

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