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族的指揮官下令停止進攻,著手調整作戰部署的時候,戰場上的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利用繳獲的武器裝備,玉擎宇又武裝了二十個軍團。更重要的是,守軍在一艘敵人的運輸飛船上找到了一套完整的戰場補給裝備,還趕在敵人到達之前運回要塞。可以說,這套裝備有著無比巨大的價值。
很簡單,這是一套可以用來生產軍火的裝備,也就是一條軍火生產線。
雖然對兵域族軍團來說,這套裝備的主要價值是用來維修損毀的武器裝備,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用來生產軍火,但是隻要對生產程式做一些調整,就能就地取材,用來製造守軍急需的軍火。當然,也可以用來改造兵域族的武器裝備,使其適合人類戰士使用。如果有配套的原材料,甚至能夠用來生產工程裝置。雖然守軍沒儲備太多用來生產軍火的原料,但是剡星上有各類礦產,也就能用這些礦產來製造各類工程裝置。此外,改造過後的武器能夠用來武裝更多的官兵。
可以說,玉擎宇能夠守住剡星,繳獲的這套裝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內,兵域族軍團組織發動了三次大規模進攻,而玉擎宇也親自組織與指揮了三次防禦作戰。雖然守軍的戰鬥傷亡非常慘重,特別是在第三次防禦戰役中,主力軍團的傷亡率超過一半,但是守軍的兵力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數倍。與之相比,兵域族的兵力卻在急劇減少。
到第三次大規模進攻結束的時候,登陸剡星的兵域族軍團只剩下了不到五百個,而且其中半數沒有滿員,兵力僅為當初的三分之一。與之相比,守軍的主力軍團由十個增加到了七十個,具有戰鬥力的預備軍團達到了兩百個,總兵力是開戰時的五十倍。雖然守軍的兵力依然處於劣勢,但是靠牢固的要塞,加上高漲計程車氣,守住剡星不再有任何問題,至少再也沒人懷疑。
只不過,兵域族沒有選擇撤軍。
在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後,兵域族再次發動進攻,只不過這次動用的不是軍團,而是守軍無法對付的艦隊。
狂轟濫炸持續了三個月,剡星的地表幾乎被兵域族艦隊用炸彈耕犁了一遍。四座要塞的地表設施全部被炸燬,地下坑道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只不過,兵域族的轟炸並沒有迫使守軍投降,反到被守軍蔑視,極大的振奮了守軍計程車氣。至於被炸燬的設施,不過多花點時間重新修建罷了。
說白了,只是轟炸,根本沒有用,因為兵域族不可能透過轟炸來佔領剡星。
在三個月的轟炸結束之後,敵人再次發動了進攻。只不過,這次充當主力的不是兵域族軍團,而是昆陽族軍團。
可以說,直到這個時候,玉擎宇才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如果說兵域族不擅長地面戰鬥,優勢是在太空中,即強大的艦隊,那麼昆陽族就恰好相反。
在四個二流頂級文明中,昆陽族軍團的戰鬥力最為強悍。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沒有一個文明的軍團能夠跟昆陽族軍團抗衡。不止是現在,哪怕是三個一流頂級文明的軍團也不例外。
雖然當時來到剡星的昆陽族軍團只有十個,但是其戰鬥力極為強悍。
所幸的是,玉擎宇早就收到了訊息,也做好了準備。
其實,昆陽族在這個時候出兵剡星,根本不算奇怪。
很簡單,在過去接近一年的時間內,人類聯邦在其他防線上投入重兵,逐一瓦解了由昆陽族與狂獸族發動的進攻,穩住了戰線。雖然在兵力對比上,人類聯邦依然處於劣勢,但是在進攻受挫之後,昆陽族與狂獸族要想再次發動進攻,並且取得突破,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至少需要一些時間重新部署。此時,只有剡星上的戰鬥還沒結束,或者說還沒有到應該結束的時候。哪怕兵域族的進攻受到了重創,損失也很慘重,但是兵域族所依仗的艦隊卻沒有遭受損失。至於兵域族的軍團,本來就是輔助,所以就算遭受了慘重損失對艦隊也沒有多大影響。
打到這個時候,局勢已經是一目瞭然。
簡單的說,除非四個二流頂級文明放棄這一輪進攻,不然只能在剡星做文章,比如集中兵力攻佔剡星。
在遭到兵域族艦隊轟炸的時候,玉擎宇就接到了軍部發來的警告。
當時,軍部並沒提供明確情報,只是讓玉擎宇做好遭遇昆陽族與狂獸族軍團的準備,特別是前者。原因很簡單,狂獸族軍團的戰鬥力不如昆陽族軍團,主要依靠兵力優勢,因此狂獸族軍團在行動的時候往往會鬧出很大的動靜,也很容易發現。如果敵人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