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中山大學(3)
著名系科
學校有89個本科專業、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達17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達236個,還有專業學位點17個,還具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中國的第一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在本科教育方面,擁有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6個國家級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有25個本科專業是省級名牌專業。
學校還有一批水平先進、設施完善的實驗室和科研基地。目前,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7個###重點實驗室,6個###人文學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9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硬體設施
中山大學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平方公里,分別座落在廣州和珠海。各校區樹木蔥籠,綠草如茵,景色秀麗,均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學校圖書館藏書488萬冊。另擁有4所附屬綜合性醫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腫瘤防治中心、光華口腔醫院等3個專科醫院。
大家英才
著名教授:周鯁生、王世傑、許崇清、皮宗石、樑龍、徐甘棠、鄧植儀、程天固、成仿吾、張真如、謝無量、嚴石莫、曹四勿、張寒、蕭誠、黃國華、馮友蘭、郁達夫、魯迅、許德珩、傅斯年、何思敬、顧頡剛、江紹原、毛準、汪敬熙、莊澤宣、陳功甫、商承祚、崔載陽、孫伏園、俞大維、馬衡、趙元任、羅常培、楊振聲、丁山、吳梅、黃炳芳、徐信符、羅庸、沈剛伯、許壽裳、劉奇峰、容肇祖、古直、龍木勳、曾運乾、李滄萍、方孝嶽、陳鼎忠、鍾敬文、岑騏祥、詹安泰、謝扶雅、王力、楊樹達、陳望道、葛定華、朱希祖、朱謙之、黎東方、陳廷�А⒊擄踩省⑽庾詿取⒅Jπ懟⒀畛芍盡⒙尷懍幀⑼跗稹⒎焦忪洹⒅焓φ蕖⑽忮怠⒅煅臃帷⒘踅凇⑨�倜恪⒉莧昕鎩⒙蘚柃�⒄旁聰欏⑻誹�濉⒊陸詡帷⒅J稟搿⒆2�ⅰ⒊露ㄚ印⒘豬氯濉⑿砼釵酢⒎惰煛⑼踉健⒘直盡⑸兄僖隆⒅芄瘸恰⒒莆納健⒏瞪辛亍⒌順趺瘛⒀孕惱堋⑿淼厴健⒑�邇�⑾赧劣ⅰ⑹�滋摹⒑檣睢⒄泡岷恪⒄瘧κ鰲⒎�又�⑽な客�⒒蒲�凇⒒�懟⑺錆��⒂嗍琅簟⒏囈8浮⒙硭即系取�
兩院院士:林尚安、蘇鏘、徐至展、計亮年、曾益新、林浩然、聞立時、趙梓森。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許寧生、陳小明、屈良鵠、朱熹平、莊詩美、謝旗、劉祖國、劉林、任佳剛、王彪、黎孟楓、楊培增、桑兵、章明秋、張仁鐸、黎夏。
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王金髮、鄧東皋。
功勳校長
鄒 魯:1924年—1925年,1932年—1940年;
朱家驊:1930年—1931年;
王星拱:1945年—1948年;
許崇清:1931年—1932年,1951年—1968年;
李嶽生:1984年—1991年。
校訓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暨南大學(1)
綜合評估
名氣指數:★★★★☆
實力指數:★★★★☆
發展指數:★★★★☆
歷史淵源
暨南學堂的成立
暨南大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906年的國內第一所華僑學府——暨南學堂。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海外華僑的人數已達700萬之多。這些身在海外的華人飽受殖民統治者的歧視與壓迫,甚至連受教育的權利也被剝奪了,於是華僑歸國學習的要求日益強烈。起先清政府認為“人民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將華僑視為“化外之民”。後來迫於內外交困,清政府不得不改變其僑務政策,並開始關心華僑教育。暨南學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
1905年,時任兩廣總督的端方在從歐洲考察歸國途經南洋時,不僅深切感受到了海外華僑的愛國深情,而且痛感舉辦華僑教育的刻不容緩。1906年,為了“弘教澤而系僑情”,已調任兩江總督的端方奏請朝廷,在六朝古都南京薛家巷妙相庵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國立華僑學府——暨南學堂。暨南的校名出自《尚書?禹貢》:“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原意是把“聲威教化傳播到東、南、西、北四方”,“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