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劉表見劉備和諸葛亮齊齊願立軍令狀,先是喜色上湧,隨後又臉色略顯落寞地說道:“我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賢弟可來助我,我死之後,賢弟便為荊州之主!”
劉表此言,不知是試探還是真心,但劉備難免心中有幾分竊喜,不過卻還是凝聲高喝道:“兄長何出此言!守護荊州之事,乃弟之本分,弟願不惜生死,鼎力相助,至於兄長百年之後,弟自當全力輔佐公子!”
此時,諸葛亮在暗中頻頻給劉備使眼色,示意此正是取得荊州的大好時機,但劉備視若無睹,目光清澈,坦然地與劉表相視。
少頃,劉表意味深長的嘆了一口氣道:“既然賢弟不願,我亦不好強迫,至於賢弟帶兵守衛樊城、新野之事,容我徐思一番。”
說來,劉表為了保住荊州,年年持續徵兵,此時荊州大概有十八萬餘兵力,其中劉表一人掌握十萬兵馬大權,蔡瑁等蔡氏將領約佔六萬,其餘兩萬由各個將領、郡守掌控。
這個兵力分佈,剛好成平衡之勢,此刻若是分了三萬兵馬給劉備,這個平衡的格局立刻就會被打破,到時候手握重權的蔡氏,會翻起什麼風浪,劉表實在不敢想象,更何況,劉表對劉備這個所謂的賢弟,心裡亦有提防之心。
劉表既然說要考慮一番,劉備便與諸葛亮識趣的告辭離去。
回到館舍,諸葛亮臉上露出幾分惋惜,忽然問道:“既然那劉景升欲要將荊州託負給主公,主公本可兵不血刃,名正言順據有荊州,為何卻之?!”
劉備聽言,腳步猛然止住,臉色急變,心中暗忖道:“這諸葛孔明智多勝妖,豈會看不出,此時萬萬不是顯露圖謀荊州之心的時候,更何況,劉表今日之言,多是試探,根本非真心實意,難道這諸葛孔明亦是在試探我?”
劉備想畢,臉色一凝,帶著幾分憤色,佯怒道:“景升待我,恩禮有加,如同血親兄弟,備安忍乘其危而奪之,軍師勿要多言!”
諸葛亮聽後,眼睛一亮,不由感嘆道:“主公,真乃仁慈之主也!是亮失言!”
兩人回到住處後不久,忽然有侍從來報,公子劉琦來見。
“呵呵…看來天有定運,荊州遲早屬於主公!”
劉備和諸葛亮對視一眼,諸葛亮微微一笑,似乎早有料到劉琦會來,示意劉備趕快接見。
“孔明,你不得放縱,慎言!”
劉備皺了皺眉頭,忙用眼色示意諸葛亮,然後出門將劉琦接入。
劉琦剛入內室,便是大哭,泣拜求道:“繼母不能相容,侄兒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憐而救之!”
原來,曹操許以重利,要求蔡瑁限制劉備發展,甚至暗中除掉劉備,這本就是蔡瑁心中所想,加之又有利可圖,蔡瑁當然樂意行事。
蔡瑁想扶持外甥劉琮當上荊州之主,恰巧又聽聞劉琦與劉備多有接觸,故而心有忌憚,告知蔡氏。
蔡氏自此對劉琦更為提防,彷彿無時無刻都想暗中除掉劉琦,劉琦發覺,整日如履薄冰,寢食不安,此時,聽得劉備回到襄陽,立馬趕來求救。
劉備聽罷,遂安撫劉琦一番,劉琦哭聲不止,跪地不起,劉備急向諸葛亮打眼色,向其索計,諸葛亮卻輕輕搖頭道。
“此乃劉公子的家事,亮不敢亂議,否則被他人得知,還以為亮和皇叔,唯恐天下不亂,還請劉公子先回吧!”
諸葛亮言語甚是無情,劉琦哭求無用,少時,劉備將劉琦送出,附耳低聲道:“賢侄莫怪,孔明非是無情無義之人,他之所以拒絕,全因怕牽連於我,來日我讓孔明回訪賢侄,可如此如此,孔明必定有妙計相告。”
劉琦聞言大喜,遂拜謝而去。
次日,劉備故意裝著腹痛,令諸葛亮代他回訪劉琦,諸葛亮心知劉備心意,也不拆穿,當下允諾,騎馬來到劉琦宅前,入見劉琦。
劉琦趕忙迎接,邀入後堂,與諸葛亮分賓主坐定,茶罷,劉琦跪地便是一拜,向諸葛亮求道:“繼母難容於琦,日夜欲將加害,琦只望能保住性命,望先生出言相救,大恩大德,琦沒齒難忘,來日定當厚報!”
諸葛亮聞言,當即色變,厲聲喝道:“亮與皇叔寄居荊州,豈敢教人骨肉相殘之事,倘若事情洩露,天下人必言亮與皇叔不仁不義,公子這是要害我等死無葬身之地啊!!!!”
諸葛亮說罷,起身告辭,劉琦見狀,連忙告罪,挽留諸葛亮於內室共飲,酒過三巡,夜色漸晚,宅中下人大多已去歇息,劉琦突然說道。
“琦有一古書,請先生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