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雙目赤紅,滿臉悲愴,急向諸葛亮問道:“依孔明之見,當下我該若何?!”
“曹操撤軍回許昌,想必其在北疆戰事定是連番不利,又恐呂布平定關中後大舉反攻,其勢難擋,故而暫且收軍休養,同時在朝廷內剷除異己,穩定朝堂,到時便可無後顧之憂,全力應付呂布大軍!”
“曹操勢鼎天下,稱王乃是遲早之事,幸好其尚未喪心病狂,加害當今聖上,奪取漢室社稷,如今主公所聚之勢,未及曹賊十分之一,萬不可輕易與其硬抗!”
“時下我等應暗蓄勢力,加緊招兵買馬,相聚忠國義士,待根基已定之時,方可徐徐圖之,而當下重中之重,應先力保江夏,說服周瑜退兵荊州。”
“荊州局勢暫穩,方可圖謀西川之地,成之根基,即時主公再欲討伐曹賊,匡扶漢室,亮焉敢再攔!”
諸葛亮話音一落,張飛皺著眉頭,甕聲甕氣地吼道:“若依軍師之言,只怕那時曹賊早已平定北疆,聚合三分天下之二,即時我等縱有根基,亦難與其相抗,還不如趁曹賊其勢尚未至極,與其拼死一戰,如此雖死亦無憾矣!”
“三將軍不必多慮,曹賊雖是勢大,但呂布亦非泛泛之輩,且曹呂初戰,曹賊隱隱處於下風,若兩人當真決戰,未有三、四年時間,絕無可能分出勝負,即時我主早已奪取蜀地,成以根基!”諸葛亮拂動鵝毛扇,輕笑而道。
張飛心裡著急,冷哼一聲便道:“哼!軍師嘴皮子說得容易,只怕那呂布並無軍師所想那般厲害,未有一二年間便被曹賊剿滅!!”
“三將軍此言差矣!時下我等好不容易得之荊州,勢已崛起,又有軍師所輔,即時只要些許耐心,依照軍師謀劃,不出三年,我等便可成以奪天下之根基!”
“若如三將軍之言,當下拼死與曹賊決戰,且不論中原戰事若何,那江東鼠輩定會趁機進軍荊州,亂我後方,即時我等腹背受敵,豈有不敗之理!”
“荊州一失,我等無安身之地,三將軍難不成又想過那顛沛流離,如同喪家之犬的日子乎?!”
趙雲直言而諫,張飛想起昔日那寄人籬下,毫無尊嚴的時日,頓時環眼一瞪,眼內盡是不甘。
劉備瞪了張飛一眼,向諸葛亮作揖而道:“三弟莽撞,還望孔明莫怪,不過當下只怕江東不肯輕易退兵!”
“呵呵...主公不必多慮,山人自有妙計!”諸葛亮雙目爍爍聚光,彷彿天下之事,皆在其預料之中。
只見諸葛亮輕拂鵝毛扇,與眾人教到如此如此,眾人聽之,喜色狂湧,皆稱計妙!
次日,劉軍拔營,全軍望江夏急去,周瑜聞斥候來報,頗為不解,待親自查探一番後,方才確定劉軍欲要放棄長沙,馳援江夏。
當下,周瑜留黃蓋守禦長沙,自引兵一萬五千兵馬,攜呂蒙、韓當、淩統等將,緊隨劉軍之後,望江夏追去。
數日後,劉備大軍入得江陵地界,而周泰見劉備親引大軍先到,恐大軍有失,當即撤出江陵城外六十里,專候周瑜大軍到來。
次日,周瑜大軍亦是入得江陵地界,兩軍匯合,直達江陵渡口,欲渡江往攻江陵城。
只是斥候探得,沿江一帶,旗幡無數,鼓聲四面八方響起,不知劉備兵馬聚集何處。
周瑜聞報,眉頭一皺,心想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諸葛亮多謀,當應親眼見之,一探虛實。
其後周瑜領百餘人上得高坡,見劉備戰船,依次擺列,整齊威嚴,旗分五色,兵器鮮明,發著陣陣寒光。
周瑜神色凝重,又見河中大船青羅傘下,坐著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文武侍立兩邊。
一陣江風拂過,吹得周瑜滿頭青絲隨風飄揚,周瑜默默地看著河中戰船,口上雖無話語,但心中卻是對諸葛亮稱讚不已。
就在此時,忽一聲炮響,江上南邊戰船一齊飛奔過來,其後渡口塢內又有一軍猝然殺出。
江東大軍未有料及,急撤而退,止喝不住,江東軍正亂,淩統在後攔阻不住,心急如焚。
少頃,忽有千騎趕到坡邊,為首一人雙耳垂肩,面如冠玉,身邊兩將,生得魁梧駭人,奇相異貌,眾人認得正是劉關張兄弟三人。
劉備大喝一聲,自引一隊馬軍徑直衝來,關羽、張飛則從左右包抄,周瑜大驚,急回馬時,劉備麾下大將趙雲,策馬直衝將上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