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後,潼關依舊‘戰火紛飛’,呂布好似不下潼關,誓不罷休,整日揮軍‘猛攻’潼關,只是潼關險塞,儘管‘損兵折將’,依舊未能撼動鍾繇守禦的潼關半步。
與此同時,一支三萬人的呂軍,正晝行夜出,神不知鬼不覺地自蒲阪渡口入馮翊,過洛水,再渡黃河,從華陰以西潛行至華陰縣。
華陰縣位於潼關望長安而行的要道之上,張繡這三萬大軍到達此處後,開始面臨第一個選擇,到底是配合呂布大軍攻取潼關,還是直接奔襲長安。
張繡一時間拿不定主意,遂開啟了賈詡給的錦囊,錦囊之言只有數十語,張繡看畢,心神一鬆,嘴角不覺翹起一絲詭笑。
其後數日,張繡大軍皆藏於華陰山中,靜待賈詡所言之良機出現,一日傍晚,一支五千人的曹軍運糧隊,自長安開至華陰。
張繡見得,臉上笑容更甚,就在曹軍運糧隊運糧至華陰城三十外一處山道處時,三萬呂軍仿若從天而降,打了曹軍一個措手不及,數個時辰後,除二千餘曹軍投降外,其餘曹軍無一漏網。
當夜,張繡于軍中選數千精銳著曹軍軍服,會同數百投誠曹軍,合五千‘曹軍’運糧兵馬,繼續望潼關而去,張繡則引剩餘兵馬,隨後接應。
次日二更時分,何靖引運糧兵趕至潼關西城十里外,此時潼關西城的兩位正副守將,分別是楊定和王蒙,楊定武藝不俗,王蒙才智不低,兩人能力各有所長,又可互補。
而如今的潼關至關重要,不容有失,鍾繇於眾將校中反覆考校,方才敢把潼關西城交予這二人手上。
潼關西城城頭上,楊定打了個哈欠,不解地問道:“王將軍,你說這呂布明知攻不下潼關,為何還傻乎乎地與這座險塞較勁?潼關好端端地在我等手中,為何鍾大人卻讓長安守軍隨時準備撤退?還有,已經時近兩月,為何不見丞相派軍來援,莫非我等已被丞相捨棄?!”
“噤聲!!!”王蒙聽得楊定之言,頓時就是一驚,然後甚是緊張地望了周圍,見無人聽到後,才向楊定說道。
“楊將軍,你口沒遮攔,莫不知禍從口出,患從口入麼?丞相大人到底如何安排,輪不到我等這些小人物去議論,我等只需做好鍾大人交代的事情便可,鍾大人雖是文人,但治軍極其嚴明,稍有不慎,就會腦袋搬家的!”
王蒙向楊定做了一個割喉的動作,嚇得楊定不由腦袋一縮,甚是驚慌地甕聲甕氣地說道:“兄長言之有理!我等小人物管這麼多幹嘛?!只要潼關不破,我等便無生死之憂,這鐘大人鐵面無私,一旦動怒便免不了要死人!!!”
“知道就好!楊將軍,潼關戰事正緊,我等定要凡事小心,只要穩守這潼關,他日丞相與我等的賞賜絕對不會少!”
楊定眼中驟露精光,腦海裡已是在想著他日曹操論功行賞,他們這些有功之臣的一片大好前景。
之後,楊定和王蒙又是商議了一陣,決定繼續加強守備,以確保萬無一失。
夜色越來越暗,又是過了半個時辰,已快到了夜裡三更,潼關周邊山嶺一片廓然寂靜,而潼關內卻仍有不少的腳步聲。
一隊隊裝備精良的曹軍兵士,正於潼關西城城頭上巡邏,觀察周圍的一舉一動。
須臾,在潼關西城不遠處,隱隱約約地傳來厚重地兵馬行軍聲,隨著時間推移,腳步聲越來越大,後來那些巡邏的曹軍兵士,模糊地看見一支兵馬正緩緩望城池而來。
這些巡邏的曹軍兵士先是一驚,連忙去通知楊定、王蒙兩位守將,楊定、王蒙正在城頭少歇,忽聞有一支兵馬正往潼關而來,頓時倦意盡失,甚是慌張地趕至潼關關頭。
“站住!來者何人?!快報上名來!!!”
天色暗黑,就在何靖一行人距離潼關只有不到兩百步時,楊定掣出腰間利劍,厲聲大喝,同時周邊的曹軍紛紛塔弓上箭,瞄準這些支不速之客。
“吾等受鍾大人之令,從長安運糧至此,還請將軍開啟關口,讓吾等入關!”
這時城頭已是點起了無數火把,楊定見隊伍中糧車無數,來人皆穿曹軍軍服,而其中還有其熟識的曹軍兵士,遂而放下心來。
正當楊定想開口下令開啟閘門,不過在他旁邊的王蒙卻是阻止了他,走前一步凝聲問道:“竟是受鍾大人之令入關,汝等可有入關文書?”
“秉將軍,眼下長安兵馬時刻待撤,潼關這邊呂軍又攻打甚急,長安留守命我等星夜起兵,甚是倉促,所以未曾給予文書!”
王蒙眯了眯眼,忽然喝道:“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