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伊東忠太的論述,把它作為自己開展研究前預設好的結論。不管怎樣,既然林徽因和伊東忠太對中國建築體系持同樣的論點,仔細比較二人的具體論證就很有意義。
伊東忠太的《支那建築史》,雖然探討的歷史階段僅限於從史前到南北朝,但其考察角度卻很多樣,材料也很豐富。在第一章“總論”中,他用前三節討論了“中國建築之位置”、“外人眼中之中國建築”和“中國建築研究之方法”。然後他用“中國之國土—地理”、“中國之國民—歷史”兩節在廣義的時空上界定他的歷史考察範圍。他接下來又用兩節分別從兩方面概述狹義的中國建築史:歷時性的中國建築史分期問題,共時性的“中國建築之特徵”。在後一節中,他用“宮室本位、平面、外觀、裝修、裝飾花樣、色彩、材料與構造”七點概括中國建築特徵。他隨後的第二、第三章展開詳盡的歷史論述,分別探討中國建築的“前期”(史前—漢)和“後期”(三國—隋)。他以朝代更替為經,建築型別為緯。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