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是罷。”回答冷晴的,是梁笙瀟這有些不確定的語句。
冷晴自然聽出了梁笙瀟話語裡的不確定,但之前迫不及待地離開臥佛寺的人是她,現在提出要回臥佛寺借宿的人還是她……就算梁笙瀟真的幫不上她,冷晴也不好說什麼,只能沉默不語。
而那方,梁笙瀟話音只是略頓了頓,又如是沉吟道:“十年前慧覺大師也才甲子之年,不過十年光陰,慧覺大師如今也才古稀之年。佛門中人多長壽,按照慧覺大師的年紀,如今應當未曾圓寂。若慧覺大師未曾圓寂,那臥佛寺的方丈便必是慧覺大師無疑。”
“總之,我們回臥佛寺去看看就知道了。”最終,眉眼含笑的梁笙瀟以這句溫聲淺笑的話做了結語。
於是,冷晴最後看了一眼那條水流湍急奔湧的小河,在嘆了一聲後,萬分無奈地跟著梁笙瀟踏上了返回臥佛寺的道路……(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五十五章 夜宿古寺1
踩著雨後泥濘的山道回到臥佛寺,梁笙瀟第一時間就去找了寺中僧人交涉。
梁笙瀟告知寺僧驟雨封路,他和冷晴下山而不得,問詢女客能否於臥佛寺中借宿。那位寺僧則告訴梁笙瀟,女客若要於寺中借宿,需得經過方丈首肯才可。
於是,梁笙瀟又問臥佛寺如今的方丈是否還是慧覺大師?寺僧答曰:是。
梁笙瀟便又問慧覺大師如今身處寺中何處?那位寺僧卻告訴梁笙瀟:“回二位施主的話,方丈半年前便雲遊去了,至今未歸。”
聞得此言,梁笙瀟和冷晴不禁對視片刻,均從對方眼中看見了無奈與失望的眼神。
但梁笙瀟卻不願就此放棄,轉而又轉眼看向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善的寺僧,一如既往的語氣清朗謙和地詢問:“那請問如今寺中掌事之人是哪位師傅?”
回答梁笙瀟的,是那位雙手合十的寺僧無比淡然的一句:“是方丈請來寺中講經的無塵大師。”
聽罷那位寺僧的話,梁笙瀟若有所思地低聲道了一句:“無塵大師……”話音略一頓,但見梁笙瀟忽然目光灼灼地看向那位寺僧,語氣中帶著一絲迫切地問道:“敢問可是著了《四海荒經》,十一年前還曾入大梁國皇宮為大梁當今聖上講經的無塵大師??”
回以梁笙瀟的,是雙手合十的寺僧點頭時肯定的一句:“正是。”
至此,梁笙瀟忽地抬手,雙手合十地向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善的寺僧行了一禮,而後如是眼帶期盼,語氣殷切地與那位寺僧道:“如此,還請師傅告知無塵大師現在何處?”
那位始終保持著雙手合十的姿勢的寺僧到也不問梁笙瀟為何如此殷切地要尋無塵大師,只抬頭看了看天色,而後繼續一臉淡然的朝梁笙瀟道:“目下這個時辰,無塵大師應當在東路院的大禪堂中與寺中僧人一同打坐禪修。”
“敢問師傅如何去往大禪堂?”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善的寺僧的話音才落,梁笙瀟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如此追問起來。
但見那位雙手合十的寺僧騰出一隻手掌,轉而指向梁笙瀟左側的一條青石小路,語氣淡然地道:“沿著這條路直走,盡頭處左轉,路的盡頭是達摩殿。轉到達摩殿東側,再直走一段路,繞過大齋堂,再走出一條小徑,小徑盡頭就是本寺的大禪堂。”
一直等到那位寺僧語氣淡然卻一本正經地說完了,梁笙瀟方雙手合十,語氣謙恭地道了一句:“多謝師傅指點迷津。”
回以梁笙瀟的道謝的,是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善的寺僧雙手重新合十後的一聲低沉佛號:“阿彌陀佛……”
這方,再度朝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善的寺僧行了一禮,梁笙瀟方轉頭看向一直靜靜地站在他身後側的冷晴,如是溫聲朝冷晴道:“冷姑娘,我們走罷。”
事已至此,冷晴自然不會有異議,當即就舉步跟上了梁笙瀟。
按照那位寺僧的指引,梁笙瀟和冷晴沿著那條青石小路直走,走到路的盡頭了就左轉,繼續走到路的盡頭了,便是臥佛寺的達摩殿之所在。因為臥佛寺坐北朝南,寺中的殿堂也都是坐北朝南的,因此所謂的達摩殿東側,其實就是達摩殿的右側。
之前一路上冷晴一直憋著沒出聲,這會兒,等轉到達摩殿右側,踏上另一條青石小道後,冷晴終於用帶著些微不解的聲音如是問梁笙瀟:“梁公子認識那位無塵大師嗎?”
雖然之前梁笙瀟和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