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和神靈的保護,有一定的精神作用,《史記》載:“初成王少時病,周公乃自揃其蚤(爪),沉之河,以祝於神……成王病乃瘳。”
3、祝由。它是以語言為主要手段並輔以一些儀式的祛除病邪的巫術,《素問移精變氣論》說:“餘聞古之治病者,唯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也。”可知祝由治病的巫術古已有之,行術者與患者都想透過祝說病由而使病邪解除,具有心理治療的某種成分。
4、禹步。相傳大禹本人常主持祭祀、占卜活動。《禁經》受禁腫法中說:“五日旦即作法禹步法,閉氣握固,若治病時,作想此手作熱鐵,義想前人病如雪,手著病(處)即散。又治病時常在病人生氣上,若病人頭上有浮腫,不得頓治使盡即傷人,當留少許明日更治。”關於禹步的使用,尚有三、七、九步之區別,並記載與呼吸相配合的方法。禹步之法是逐漸形成的,但與夏、商、同時期的傳承是分不開的。
5、祓除、儺舞及桃茢。這些均屬於行為巫術,《周禮女巫》“掌歲時拔除釁浴。”這種洗浴、清潔身體,在巫術觀念中,認為可除災滅病,特別是利用春天的桃花水洗滌婦女身上的不潔,名曰潔身洗垢,其目的為驅鬼求育。
儺舞之風,在周代頗盛,大儺是在臘月前驅逐疫鬼的一種巫術活動,用以驅除疫鬼,故名打儺,或驅儺。
桃茢是用苕(蘆葦花)作的桃木柄掃帚,古人認為它有驅趕魔鬼邪惡及疫病的作用。
6、卜筮測疾病。卜辭中診斷最靈的莫過於對妊娠和產期的推斷。《易經》中關於“無妄之疾,勿藥有喜。”“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都是對醫療實踐經驗的總結。
四、巫術的應用
1、祈求幫助:指人們以一定方式,欺祈求自然力或鬼神來幫助自己實現某種目的。如漢族求雨,多拜龍王,拜祭不成時,便要施巫術,*迫龍王下雨。如抬龍王遊街,曝曬龍王,把井水掏乾等等。
2、招魂:用巫術把失落的靈魂招回來。它不僅限於人自身,也適用於動物、植物。如基諾族為穀神招魂,苗族為牛招魂,漢族小孩病了,往往以為是靈魂失落在村外,媽媽則要拿著小孩的衣服去村外呼喊小孩的名字,為其招魂。彝族也有為出走多年或客死異鄉的長輩招魂的習俗。由巫師主持,往往站在高山上,望著死者出走的方向,呼喚死者的名字,一面用麻線佯佔死者的靈魂回來。壯族、毛難族等民族還有為亡人、情人招魂的巫術。一般小夥子多請女巫,巫師頭蒙被單,請神附體,不久她即進入昏迷狀態,宣佈魂已附體,於是女巫便代表男子的情人,與男子對歌,傾吐衷情。
3、詛咒:它是藉助語言的魔力,達到加害對方的目的。最常見的形式是面對面的詛咒,不得好死、千刀萬剮等等。更多的是透過詛咒對方的名字達到巫術的目的。傣族有一種“放羅”巫術,目的是挑撥別人夫妻關係,自己好插足。做法是從夫妻家墳地的籬笆上取二片竹,刻上:“你兩胸上長刺,不能彼此擁抱,只能象隔河相望一樣”,然後放於對方竹樓下,認為三天內就會夫妻失和。在東北漢族和滿族地區過去有一種蒸貓詛咒,如失者發現某人偷了自己的財物又據不承認,失者就將偷者的生辰八字、姓名寫在紙上,與一隻貓一起放在蒸籠內蒸煮,貓在籠中掙扎慘叫,失者便詛咒偷者也象貓一樣,不得好死。
4、驅鬼:是對鬼施行的一種攻擊性巫術。在生產、建房、治病、喪葬中經常使用。這是民間巫師的最主要的工作。涼山彝族畢摩為病人治病時,讓病人坐在門口,頭頂一個竹簸箕,畢摩大叫”把害人的鬼抓住,快抓住他“,同時命助手持鍬把火塘灰撒向病人頭,利用灰把鬼趕走。彝族另一種巫師蘇尼在驅鬼時,在火塘邊擺許多樹枝貢品,他繞火塘而行,一邊敲羊皮鼓,一面請各位山深神降臨,隨後突然把一個陶罐口開啟,說:“把鬼捉住了快放在陶罐裡”,說完立即把口封住,並喊:“害人的鬼,我要燒死你!”說完,蘇尼把陶罐中鬼倒進火塘,並說:“鬼阿,你等著吧,到竹筐能盛水時,你再回來。”還有:紙船明燭照天燒、婚禮上用箭射新娘、邁火盆等等,漢族的驅鬼巫術後來許多被道教繼承下來。符、劍、印、鏡是道士的主要驅鬼工具。驅鬼巫術也適用於凶死者。黎族對凶死者最為畏懼,送葬時必須舉行復雜的儀式:必須走彎彎曲曲的路,使凶死者的靈魂謎途難返,下葬時還要以巨石壓屍,或以木樁釘屍,目的是讓凶死者的靈魂永遠不能返回家園,否則就會擾亂家人。
5、避邪:是利用一定的物件來防止邪鬼來犯,是一種消極巫術。避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