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看到了表哥的亡魂。他探究
宇宙的奧秘和疾病與死亡之謎,對人生的各種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內省。嫵媚的肖夏
太太激起他初戀的熱情,在狂歡節之夜,他終於跪在她面前,向她傾吐自己的衷曲;
可她卻對他不冷不熱,若即若離,不久就下山離他而去。數年後肖夏太太回療養院,
身邊伴著的是荷蘭富商皮佩爾科爾恩,這不由使漢斯·卡斯托爾普妒火中燒,但經
過一番波折,這三個人終於結成親密的友誼。在療養院漫長而無聊的歲月裡,人文
主義者塞塔姆布里尼經常苦口婆心地教育他,要他有獨立思考能力,不受耶穌會會
士納夫塔的異端邪說所蠱惑,而納夫塔也竭力向他說教,希望能爭取他到自己這邊
來。這兩個對手經常唇槍舌戰,最後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他們終於提出決鬥。一
聲槍響,納夫塔倒在地上,他自殺了。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聲隆隆響起,療
養院裡的病人紛紛下山,漢斯·卡斯托爾普穿起戎裝、在槍林彈雨中向前挺進——
故事就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結束。
在這部近七十五萬字的鉅著裡,托馬斯·曼繪聲繪色地刻劃了各色各樣的人物,
描寫了他們頹廢腐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指出這些人不但身體上患有痼疾,而
且思想上也病入膏肓。對於某些知識分子,作者也寫得很有分寸,既指出他們正直、
熱情、追求光明等積極的一面,也揭露他們的弱點和致命傷。至於那些流行於當時
歐洲的各種思潮和社會現象(例如弗洛伊德學說的傳播,招魂術的興起等),作者也
用了相當多的篇幅,透過具體事例栩栩如生地反映出來。作者本人認為這部作品有
雙重意義,說它既是一部“時代小說”,又是一部“教育小說”。
四
關於《魔山》究竟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抑或是“現代派”小說,歷來眾說
紛紜,莫衷一是。許多評論家傾向於前一種觀點,認為托馬斯·曼從療養院的各種
病態現象中看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作者愛憎分明,透過各種人物形象,以批
判的眼光鞭撻這一腐朽沒落的社會制度。例如德國當代作家埃伯爾哈爾德·希爾歇
爾在《論托馬斯·曼》一書中,對《魔山》作了這樣的評價:
“托馬斯·曼的《魔山》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它同時具有三重象徵內容:
首先,我們在《魔山》中看到後期資產階級社會的象徵。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資產
階級腐朽沒落問題,不但在這裡以新的生活形態重複出現,而且場景有所擴充套件……
在山莊療養院的狹小天地裡,我們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各種人物,既有許多德國
人和俄國人,又有斯堪的納維亞人和其他歐洲人,他們優哉遊哉,無所事事,在作
者心目中,這批人無疑是岡察洛夫筆下的奧勃洛摩夫。這個圈子裡的人沒有工作,
沒有職業,沒有配偶,沒有家庭,沒有子女,沒有政治的和經濟的生活現實。總之,
這個培養疾病的豪華大飯店裡,住的全是那些不從事生產勞動的社會階層的人。”見
原書第八十三頁,德國柏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三年版。
某些評論家對此持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魔山》是一部現代派小說,理由是
托馬斯·曼是一個現代派作家,在此書中又運用大量意識流及時空交錯等寫作技巧,
內容主要涉及個人的命運及愛情、疾病和死亡等問題,對資本主義只是唱輓歌,並
無實質性的批判意味。我認為他們對《魔山》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在批判現實主
義小說中運用某些現代派技巧,並不能因此否認作品原有的特性。讓我們看看作者
本人的觀點吧,他對這個問題說得相當透徹、深刻。他說:“在《魔山》中,在敘述
方面運用了現實主義手法,但它逐漸越出現實主義範圍,用象徵手法推動和提高它,
使我們有可能透過它看到精神領域和思想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托馬斯·曼在寫這部長篇小說時,思想上已克服了頹廢的悲觀
主義哲學對他的影響,使小說的思想內容注入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