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第八個,於是就取名重八,元璋是後來他加入郭子興義軍之後取的。八個小孩只活下來六個,四男兩女。朱元璋出生時,朱五四已年過半百,也算得上老來得子。只是這新生兒子並沒有什麼讓他值得欣喜的,不過在一串嗷嗷待哺的小生靈中又增加了一個不甚起眼的“消費者”而已。

一切都顯得那麼平淡而平靜,並不是像《明史》中大肆渲染的那樣,朱元璋出生時充滿了種種祥瑞、喧鬧與異樣。位於社會最底層,沒有得到特殊關愛,奶水不足、飲食匱乏、營養不良,朱元璋一生下來就長得黃皮寡瘦、病病歪歪的。

身體,是農民安身立命的本錢。沒有健壯的身體,今後怎能種田養家口?儘管沒有特別的關愛與欣喜,但畢竟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朱五四夫婦倆瞧著么兒子重八這副樣子,自然是急得不行。思來想去,沒有什麼切實可行的好法子,只好為他捨身,交託神佛保佑。於是,就到附近廟裡燒香,祈求菩薩保佑平安,並許願長大以後,就讓他當一名侍奉神佛的和尚。

在朱元璋朦朧的記憶中,感受最為深切的可能就是飢餓。剛生下來時沒有充沛的奶水,稍大後又沒有足夠的口糧,即使吃到肚中的,也是些粗糙或稀釋的食物。他的口腹之慾一直處於沒有得到滿足的壓抑狀態,他做夢都想著能夠飽飽地吃上一頓美味佳餚。後來在當放牛娃時終於尋到了一個爆發的好機會,他與幾個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在野外將田主劉德的一頭小牛犢宰了,揀些乾柴樹葉子就地生火烤著吃,一個個吃得肚脹腹圓。事後,朱元璋又想出一個辦法,將小牛的皮骨埋了,尾巴插進一條石縫中,騙那田主說是小牛自個鑽了山洞。事情的結果,自然是朱元璋捱了田主劉德的一頓毒打,並被趕回家中。朱元璋那一直壓抑著的飢餓欲雖然著實地滿足了一番,但也因此而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狹隘變態的農民皇帝(2)

飢餓、斥罵、毒打、壓抑……這些處於社會底層難以避免的磨難與羞辱如長長的皮鞭呼嘯著勁厲地一下一下抽打著他那幼小的心靈,他以一副睥睨的眼光打量著這個災難深重的世界,忍受著、等待著、積聚著,幻想著有朝一日如宰殺牛犢般進行瘋狂而快意的報復。

他心頭記得最深的,就是母親多次講給他聽的外公抗元的故事。五六十年前,外公曾在宋朝大將張世傑部下當過親兵。南宋敗亡,張世傑與陸秀夫保著宋朝小皇帝逃到南海中的崖山。元兵繼續猛攻,宋軍大敗,陸秀夫抱起年僅九歲的皇帝跳入大海,張世傑則保護著楊後乘船突圍而出,以圖東山再起,恢復疆土。不幸四天後遭遇颶風,海船沉沒,張世傑等部眾全部淹死,外公被人救起,僥倖生還。故事中的忠君報國思想及反抗異族壓迫的觀念對朱元璋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從小就產生了政治莫測、王朝更替、皇帝可以取而代之的意識。

他小時候做得最多的遊戲,就是“扮皇帝”。他找來一塊木板頂在頭上作平天冠,用碎木片作笏,在土堆上“威嚴”地坐下,命令其他小夥伴一個個地跪拜在他的面前,齊聲高呼“萬歲”,“儼然王者”。

童年的生活雖然貧困清苦,但也充滿了窮人那份獨有的“自得其樂”。

真正讓他感到飢餓與災難的是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那一年朱元璋十六歲,正是所謂“吃長飯”、一餐等不得一餐的年齡。從春天開始,旱災、蝗災與瘟疫就開始接二連三地在朱元璋的家鄉濠州不斷肆虐。飢餓與疾病緊緊地糾纏、折磨著三鄉四鄰的所有貧苦農民,朱元璋家更是在劫難逃。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就先後死了父親、大哥、大侄、母親四口。大姐、二姐早已嫁人,三哥給人家上門做了招贅女婿,家裡就只剩下他和二哥兩人了。哥倆窮得沒有半分銀毫,除了勉強保住自身的性命外,對親人的疾病與折磨無可奈何,只有相對痛哭。這時候,朱元璋才真正感到了什麼叫呼告無門、求助無路。

面對親人的屍體,不僅無錢購置棺木,就連安葬的墳地也沒有。朱元璋只得前去哀求田主劉德,求他發發善心,為他的親人施捨一塊小小的安葬之地。誰知劉德非但不允,還一頓臭罵將他轟出大門。幸而鄰居劉繼祖謙和仁慈,主動提出可以葬在劉家地裡。兄弟倆找出幾件破衣爛衫,裹了親人屍體,抬到墳地草草埋葬,父母的在天之靈總算找到了一塊“落腳”之地。

災難的慘痛、富人的冷酷、窮人的慈善,這些全在朱元璋心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一輩子也沒能忘懷。災難鍛鑄了他、培養了他,使他過早地成熟起來。經歷了父母雙亡的天災人禍,再大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