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剛開始當皇帝,一切都顯得十分隨意而隨便。上朝時,大臣們要麼是過去的同鄉,要麼是生死與共的患難戰友,雖然各有其職,並有嚴格的君臣等級,但大多出身草莽,加之平時在一次嘻嘻哈哈慣了,也不講什麼禮儀,遇事常常吵嚷不休,在殿上飲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醉了就起鬨胡鬧,根本沒有個正兒八經的樣子。時間一長,劉邦就覺得大夥兒鬧得實在太不像話了,總得想弄個法子約束一下才行。秦博士叔孫通摸準了他的心事,就不失時機地進言道:“大家這樣胡鬧,哪有半點皇家體統!我想得采取古禮和秦儀,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才行。只要皇上發個話,我現在就馬上召集魯國的儒生和我的弟子們一起來商訂施行。”劉邦聽了,自然回道:“你不妨試一下吧,但不要把那些禮儀弄得太瑣碎了,太繁瑣我可受不了那些約束,最好是簡單易行。”
叔孫通領命,馬上召集一百多人開始認真地研究制定起來。方案形成後,又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進行演習,等弄得差不多了,就請劉邦去觀禮拍板。劉邦看了一遍,覺得不錯,下令群臣仿習。公元前200年10月,長樂宮建成,群臣賀拜,禮儀正式施行。文武官員在謁者的引導下,嚴格按照等級高低一次次地走進殿門;宮中一聲高亢的“趨”字響過,殿下數百郎中頓時夾侍階陛兩旁,文武官員分別站立兩邊,文官西向而立,武官東向而立;直到這時,皇帝劉邦才坐了乘輦出房,百官傳呼警衛;所有官員站在原地,依照官職大小,一一誠惶誠恐地向皇帝朝拜奉賀。行禮後,就開始喝酒,百官全部低頭而飲,沒有一人膽敢大聲喧譁。九次斟酒畢,謁者高唱一聲“罷酒”,眾官一一依次靜靜退出。
朝拜完畢,劉邦喜不自禁地說道:“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了當皇帝是多麼的尊貴啊!”劉邦一高興,就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從此以後,這一朝拜禮儀形成制度,劉邦也就天天享受皇帝的尊貴。
五
劉邦在馬背上以法家的權、術、勢為要旨奪取天下;他知道不能以打天下的那一套路子來治理國家,很快就從自己不讀書鄙視儒生的立場轉而重用儒生,他不僅採用了叔孫通制定的禮儀,還要陸賈著書論述秦朝失掉天下的教訓及治國之道,開始重視《詩》、《書》,信奉儒家學說。
而這,也只有劉邦的權變通達、順應時事才能做到。
劉邦的最後勝利,其直接獲利者就是與他一同打天下的一幫由農民、無賴所組成的武人階層,那些追隨他的一批鄉下佬搖身一變就成了儼乎其然的三公九卿。從積極的方面說,劉邦從一個布衣而為大聖皇帝,徹底結束了上古幾千年的世卿世祿制度,開創了“漢初布衣將相之局”,打破了人們的種族血統觀念;從消極的角度而言,一批大老粗的武人當權,對民族的整體文化來說無異是一次大的倒退。長期連綿、殘酷血腥的戰爭使得一批批精英人士首當其衝地成為斫殺、消滅的物件,那些能夠逃過戰爭的倖存者,往往都是從身體到智慧的弱者,一次戰爭就是一次人種的倒退;而戰爭對歷史文化的無情毀滅又是一次文明的倒退。這種種因素加在一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華民族每每經歷一場浩大的戰爭,就得吞食一次民族整體素質大倒退的惡果。“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由此看來,漢初的黃老無為之治、與民休養生息很有必要。
劉邦在沒當皇帝時倒不怎麼想當,但一當了皇帝就上癮了,生怕自己屁股坐不穩哪天被人給趕下臺來。於是,他開始疑神疑鬼,總想著天下不少亂臣賊子想來顛覆他的寶座。他開始尋找失去項羽後的新的敵人,仍將以過去的堅韌將他們消滅。尋來找去,他發現最大的威脅全都來自那些具有獨立勢力的王侯。他們不僅擁有一塊自己的地盤,可以在上面為所欲為地發號施令,還想將地位和封號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只要稍不如意,他們還極有可能起兵謀反。項羽不就是因此而導致滅亡的命運了嗎?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劉邦可不敢掉以輕心。“狡兔死,走狗烹。”於是,劉邦便尋找各種理由與藉口,採用各種權謀與陰柔的手段,對昔日的有功之臣韓信、英布、彭越等異姓王一一剪除。
流氓皇帝的歷史烙印(11)
消滅異姓王侯,於劉邦來說,內心的感情肯定相當複雜。本沒有多大才能的他,正是憑藉著這些有功之臣的鼎力相助才有今日的榮耀。可是,在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受的傳統文化基因的驅使下,劉邦不得不向過去的功臣與恩人們舉起了屠刀。為了坐穩那曾經並不想坐的皇帝寶座,他的心在顫抖,他不得不一個勁地為自己的無賴與忘恩尋找理由並極力開脫,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