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生命之終。
還有一說為陳圓圓最後乃自盡而亡。若如此, 那當是她對吳三桂的所作所為、對自己的個人命運、對天下大勢的無可挽回產生了深深的絕望,然後以毅然決然的態度、以一個弱女子之所能而採取的一種別緻的反抗方式。
如果說吳三桂年輕時於萬人敵中拼死救父的忠勇令人稱道,而後來,卻變了一個人似的,完全置父子之情與孝敬之道於不顧,一副典型的鐵石心腸與虎狼之心,實在令人不恥;如果說在一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為自己心愛的女人回師山海關多少還有一點男兒血性,那麼後來的甘當清廷鷹犬追殺李自成、剿滅南明殘剩勢力,則完全墮落為民族的敗類與歷史的罪人。
五
也許,吳三桂在山海關面對多爾袞的逐漸施壓時,就悔意萌生了。明明是說借兵報仇,而清軍卻乘人之危地以剃髮辨別為由逼他就範,實在是太不仁義了。然而,政治是無情的,它只承認強者。吳三桂不得不剃髮屈服,如此一來,也就構成事實上的投降了。後來,多爾袞又反客為再,將他視為一名降將,作為翦滅對手的急先鋒。吳三桂受制於人,只有死心塌地地充當著一名劊子手的角色。
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一直不肯承認自己的降清行為,潛意識層面保留著的,仍是“借兵復仇”四個大字。作為一介武夫,他似乎沒有過多地考慮什麼民族、國家、偉業之類的身外大事。一段時間,他那致命的人格弱點只容得下個人利益、一己私仇,“復仇”二字死死地盤踞在他的腦海,幾乎佔據了他的整個心胸。當他搶回陳圓圓、剿滅大順農民政權後,著實輕鬆了一陣子。是的,美人重歸,仇人覆滅,恨意已消,他那“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只有這時,他才開始正視自己的處境,考慮今後的生存與發展。他舉目四顧,除了一些弱小的反叛力量及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外,整個天下,已非清廷莫屬,由他這顆“砝碼”所造成的歷史大局業已註定。事實上,他的軍事力量也完全控制在清廷手下,容不得他有半點非分之想。他想抗拒,已無法抗拒。他這顆砝碼,除了繼續傾斜,憑著一種慣性與餘力以助清廷掃平天下外,已沒有別的更好的出路了。
聰明、機詐的吳三桂一旦明瞭天下發展大勢,就順著沛然莫能之御的滾滾歷史潮流向前推進了。為了取得清廷的信任與重用,他將自己的親生兒子吳應熊留在京師作為人質;他拋棄了忠孝仁義、道德廉恥,無所不用其極,做出了一個叛臣所能做到的一切;為了達到新的目的,他甚至一再身冒箭矢,親臨險境,置個人安危與生死於不顧。
一次,吳三桂在進剿四川時,被大西農民軍團團圍困在保寧。起義將領劉文秀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置吳三桂於死地,圍層連營十五里,重重防範,還設以象陣相輔。就當時那壁壘森嚴的圍網而言,吳三桂似乎插翅難逃。然而,農民軍志在必得,不免驕傲輕敵;圍攻時間一長,防守也不可避免地有所鬆懈,終於被負隅頑抗的吳三桂尋到一個薄弱環節,抓住有利戰機,拼死突圍,殺出了一條血路。
還有一次,吳三桂在追趕南明永曆帝的過程中,中了李定國的埋伏之計,前鋒已經進入二伏圈內。就在這時,奇蹟發生了,一個名叫盧桂生的降官突然出現在吳三桂面前,道出了眼前的險情。吳三桂大吃一驚,急令撤軍,不僅避免了可能的覆亡,還取得了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命運,似乎總是垂顧於他,讓他擔負、完成歷史砝碼的最後使命。
由於死心塌地地為清廷效勞,主子似乎也被他的忠誠感動了。天下平定後,吳三桂被封為雲南王。
舉足輕重的歷史砝碼(11)
清初,漢人封王者共四人,其他三人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 都是早年降清的有功之臣。吳三桂降清雖晚,但功勳顯著,首冠親王之爵。那炙手可熱的權威,就是滿族“天潢貴胄”也難比擬。
吳三桂博得清人寵信、獲得顯赫權勢的目的達到後,新的慾望又開始膨脹。在連年不斷的征戰歲月裡,吳三桂如履薄冰,小心謹慎,戰戰兢兢;一旦封藩雲南之後,他生命中固有的人格弱點又開始不加掩飾地暴露無遺了——他大修宮殿,四處“選美”,聚斂錢財,獨斷自專;不僅控制本省,還干預朝廷,篡取了吏部銓選官員的部分權力。
儘管他那決定歷史命運的砝碼作用早已消失, 但吳三桂還是一直將自己視為一顆砝碼,不時冒出左右天下的意念,並相應地做出一些不自量力之舉。直到坐鎮雲南之後,他的內心深處仍沒有承認自己是一員降將、一員清朝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