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史時代的結束,標誌著信史時代的開始;它自誕生之初,就以其勃勃生機,一點一點、一天一天地衝刷、改造著我們腳下這塊既貧瘠又肥沃的土壤,中華民族、中國文化之所以演變成今天這副模樣,似乎都可以在它身上找到文化淵源與發展軌跡;它不僅在本土,即使在歐美、日本、東南亞也有廣泛的知音;它至今仍然風采翩翩,熠熠生輝,以其獨特的魅力影響著東方乃至整個世界。

且讓我們將目光推向渺遠的歷史深處,以探尋《易經》的誕生與發展之源。

我們常說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那麼,其源頭則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那破曉而出的東方文明曙光照臨著的,便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天皇、地皇、人皇謂之“三皇”,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稱作“五帝”。其實,那時的華夏民族,已初步擺脫了原始的矇昧狀態,完成了由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革命轉變,出現了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安安穩穩地居住、生活在一塊固定的土地上。

以我們今日的眼光而論,那時的人們仍然生活在原始的野蠻狀態。殊不知,就是這道初現於華夏民族頭上的一絲文明曙光——傳說時代,也是人類在矇昧的“黑暗時期”艱難地摸索了幾百萬年的結果。

據有關考古資料表明,大約五百萬年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