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西班牙館(大呂宋行)、法國館(高公行)……。不過,冠在建築物上的國名,同以後在那裡設事務所的商人的國籍並不完全一致。在鴉片戰爭以前,丹麥館裡住進三家美國商行,瑞典商行租用了荷蘭館。英國館當然是東印度公司的事務所。外國人自己稱這些夷館為代理店(factorv)。

夷館建築物的正面對著大路,後面有庭院,庭院靠河。兩邊開門,一般用弧形的長廊相連線。

一樓是辦公室、倉庫、售貨處、買辦室和傭人的休息室等。二樓有食堂和會客室。三樓大部分是住房。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狹窄的門戶(2)

鐵製的堅固的金庫放在一樓,由中國的買辦管理,中國人稱這種金庫為“錢庫”。其實裡面裝的主要是銀子,也許應當稱之為“銀庫”。登帳進出錢庫的金額,事後如發現不足數,或摻雜有假錢,買辦必須賠償。不過,按照進出的金額,每千元買辦可收取手續費二角。雖然一萬元才得到二元,但每天都有數十萬元金額的出入,所以決不能小看。

夷館裡的日用品和食品的採購,按規定也必須透過買辦之手。

鴉片戰爭時,在這條十三行街上最大的外國洋行是查頓?馬地臣商行,實力僅次於該洋行的是同屬英國系統的顛地洋行。來自各國的商人都會聚在這裡,但是,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這兒還是英國商人的勢力範圍。

他們也是鴉片商人。廣州十三行街的夷館幾乎全都從事鴉片交易,美國的商行歐立福特洋行,在外國商人中間被稱為“聖地”,意思是大善人的商行,這是因為歐立福特洋行不進行任何鴉片交易。這樣的商行鳳毛麟角,可見鴉片的買賣是多麼盛行。

夷館裡夷商們最大的不滿是交易的物件受到了限制,

因為除了獲得特許的約十家的“行商”,夷商不得同任何人進行交易。而行商們組織了“公行”這一同業公會的組織,結成統一戰線,可以隨意地壓價購買棉花或提高茶葉的價格。夷商感到很不好辦,他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可以自由地同任何人進行交易。

公 行

鴉片戰爭時,參加公行並獲得清朝特許的商行恰好有十家,清朝的對外貿易就由他們所壟斷。壟斷企業當然會獲得鉅額的利潤。

行商生意興隆,財源茂盛,他們生活的豪華奢侈,舉世聞名。

這些公行成員的“行商”們,也有他們的苦衷,那就是賄賂和捐款。

直接監督公行的政府機構是“戶部”,戶部在廣州設有

“海關”。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等地方長官也在廣州設有“公署”衙門。另外還有陸、海駐軍。這些機關的官吏動輒就向有錢的公行的成員索要錢物,朝廷有什麼喜慶弔喪,也立即要他們獻款。興修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強制他們攤款,軍隊出動時又要他們籌措軍餉。除了這些臨時性的費用外,每年還必須定期地向朝廷獻款。鉅額的獻款緊緊地勒住公行成員們的脖子。

據文獻記載,僅就道光年間來說,道光六年(一八二六)新疆回族叛亂時出款六十萬兩,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廣東連山之亂時出款二十一萬兩。

由於強索賄賂和獻款,行商們受到重重的剝削。但他們的不滿還不僅這些。

他們是正式獲得批准的貿易商行,雖然可以經營茶葉或棉花的交易,但非法的進口品鴉片卻不准他們插手。當時鴉片已成為對清朝的貿易商品中的最大宗的商品。這樣一來,行商們雖獲得了貿易的壟斷權,但等於是沒有撈到貿易壟斷之實。

特許商人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公開地經營鴉片。

他們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

如果從事非法的鴉片交易,當然可以獲得巨大的利潤,但這樣做就有可能被吊銷正式貿易的特許,而這方面的壟斷也有油水可撈。行商們兩方面的好處都想要,打的真是如意算盤!

最理想的是讓鴉片這種商品合法化。鴉片如果成為正式的貿易商品,那就會和棉花、毛織品一樣,當然由公行的成員來壟斷進口。鴉片壟斷會帶來多大利益,只要想一想都會使他們為這種耀眼的玫瑰色的光彩而陶醉。

擁有十家成員的“公行”的代表,稱作總商。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至鴉片戰爭期間,擔任公行總商的是怡和行的老闆伍紹榮。在外國的文獻紀錄上,怡和行的老闆代代都叫Howqua。Howqua就是“浩官”。“官”字是敬稱。鄭成功的父親叫鄭一官,就是鄭家的長公子的意思。怡和行幾代以前的老闆小名叫亞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