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其實不只是奧康,對於這種親情與公司目標相沖突的問題,很多一流企業家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臺灣塑膠集團董事長王永慶說:

“起用剛由學校畢業的少爺當經理或總經理,父子天性之愛,這是一回事;企業的經營是追求工作合理化,追求高效率,每一點每個角落都要有適當的人選,即是適人適所。提拔兒子,抹煞人才,公司前途完蛋,最後寶貝兒子也被耽誤了。”

香港中信集團總經理榮智健則說:

“假如我不是榮毅仁的兒子,我今天不可能做香港中信的副董事長兼總經理;但假如我僅僅是榮毅仁的兒子,而自己沒有能力來經營,香港中信也不會發展成為今天這樣的規模。”

香港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曾憲梓說:

“為後代留下本事,讓他們能有一番作為。我認為錢在沒有飯吃的時候很重要,一旦豐衣足食後,錢多了,只為後代帶來財產糾紛。如果孩子們比我更有本事,他就不需要我的財產;如果孩子不如我,那你給他再多的錢也讓他花光了。”

……

如今,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意識到了家族式管理帶來的一些弊病,並逐漸有意識地將公司目標擺在了比親情更高的位置上。

浙江著名的民營企業金義集團,總裁陳金義曾經有30多個直系親屬,這些人半數以上擔任了包括副總裁在內的中層以上領導職務。

多年的實踐使陳金義感到家族化管理弊端太多,終於,他決心向家族制開刀:

他的親屬或辭退、或退休、或離職學習,其中,大哥退職,二哥退休,三哥連降三級,妻子退居二線,尤為徹底的是,他自己也辭去總經理之職,只任董事長,而聘請一位年輕的外來族擔任總經理。

這種模式和福特模式有相同之處 ,即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分離的委託代理制,但也有其不同之處,即把不具備領導管理能力的親屬全部撤換下來,這一點更具有中國人“大義滅親”的特色。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要經營好一個家族企業,應該注重以下3點:

(1)強化企業目標優先原則。凡是與企業目標有衝突的人事,無論親疏遠近,一律服從企業目標。

(2)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分離。

(3)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制度。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家族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一路健康、穩步地發展。

可以給他錢,但不可以給他崗位(1)

本書作者之一吳甘霖,在他的《要學就學德魯克》一書裡,曾提到了世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一個觀點:

“對一個懶惰的侄子,給他錢但不要他工作,這比讓他在企業裡佔個位置要便宜得多。”

對這句話,王振滔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

“寧願損失金錢,也不要損失時間。因為時間比金錢更重要。”

他曾經有一個親戚,在公司擔任一個部門經理。這位親戚很年輕,可謂一表人才。

但他是一個技術型的人才,讓他去做技術上的活,他可以做得很好。可讓他當管理者,卻全不是那麼回事。他做了很久,也很努力,但這個部門一點也不見有起色,反而有下滑的趨勢。

怎麼辦呢?

於是他找到這個親戚,語重心長地跟他談了一次話:

“我知道你很努力,但這個位置確實不適合你。你看這樣好不好,為了公司的發展,你把位子讓出來,我還給你部門經理的待遇,股份該是你的還是你的,分紅、獎金也跟以前一樣,一分錢不少。”

那位親戚想了想,覺得自己的能力確實不行,既然物質方面沒有什麼損失,他也就點頭同意了。

有了這次的成功經驗,王振滔就對那些在一些重要崗位上、但能力卻達不到崗位要求的親戚都採取了同樣的方法,也就是“留薪不留崗”,拿了高薪水,卻不要管那份事情。

就這樣,親戚們管的事情越來越少,但企業的效益卻越變越大。

其實在這件事的處理上,是非常人性化的。破除家族企業不能一刀切,說不用就不用了,這多少有點過河拆橋的意思。

畢竟在企業的發展初期,親戚們為公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只不過到了後來,公司發展了,個人卻沒有發展。

那麼一味地把親戚排除在公司之外,顯然是不合情理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公司就採取了給錢不給權的形式。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控股權和經營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