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帶了8個月外,之後一直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即使是那8個月,我也回去看過兩次。
隨著孩子一天天成長,與我們的交流越來越多,加上我們看到、聽到一些由老人和保姆帶孩子的一些現象,我們才覺得,當初我們不得已把南南接回來自己帶,雖然艱苦些,但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希望年輕的父母,能夠早有準備,有了條件再要孩子;寧可晚一些,寧肯自己吃點苦,也要自己親自帶孩子。古人說的好:養不教,父之過。現在看來,的確精闢。早期的養育,可能會花去父母一些時間和精力,但比起後期花大錢擇校、補課、學其他課程來,可以說是利大於弊,而且是百十倍的關係。因為,孩子的啟蒙教育時間就那麼關鍵的前幾年,是不可逆的,錯過了,就再也補不回來了。
(2)、公共汽車上的遊戲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發揮親情優勢,避免隔代教養(3)
溝通的過程實際是教育、培養孩子的過程。這個過程十分重要,萬萬不可忽視
我們把女兒從幼兒園接回家,一路上就跟她聊天,問她班裡都有些什麼事,也順便訓練了她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每週日出去玩,可能是大人和孩子交流最多的時候。當時孩子小,我們總是看到什麼教她什麼,告訴她我們知道的一切。
每週末外出上公園,在半小時至一小時的公共汽車上,也成了我們和女兒交流的很好機會。出去玩時,車上往往有座位,而且孩子正在興頭上;而回來時,往往得站著,而且孩子也玩累了,站著就沒有興致。有段時間,坐在車上,她特別喜歡和大人對拍手掌,一邊拍一邊數數。這個遊戲不僅鍛鍊孩子的數數能力,也訓練了手與腦的協調配合能力。我們往往越往後越會糊塗,常常弄錯,但她接得很好。我們覺得在公共場合製造噪音不文明,不鼓勵她在車上玩。但她實在閒不住,又讓我們和她接詞,就是隨便說一個字或詞或成語,兩人輪番往下接,接到哪算哪。如生活—活動—動作—作為—為民—民眾—眾多—多少—少量—量詞—詞彙—彙集—集合—合作……這個遊戲可訓練孩子語詞的豐富,孩子愛玩,說明她已掌握了大量的詞彙量。但我們仍然認為不宜在公共場合玩,可她喜歡,總覺得在車上閒待著不是回事。我們只好小聲地往下接。這個遊戲也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差不多每次坐公共汽車都要玩。
長大一些,她看了一些書後,對書中的一些事情感興趣,便開始主動問我們許多問題。比如走在路上,她會突然問我們,為什麼人們把路叫成“馬路”,怎麼沒見到馬倒是老見著車?我們只好調動自己的一切知識,把“馬路”的由來和歷史變遷以及發展方向,用淺顯通俗的語言講給她聽。這樣的問題很多,我們都是儘量解答,顯得很有耐心,並不嫌她煩。
有一段時間,她老看歷史故事,並受到電視裡播放的清宮戲的影響,對其中的公主特別感興趣,畫畫專門畫公主,和同學玩耍也主要扮演公主。那段時間,她問了不少有關皇室的問題。我們覺得,她小小年紀,似乎已成了一個老古董,問的都是怪怪的問題、很久遠的年代發生的事情。但我們沒有覺得這孩子這樣不正常,打擊她,取笑她,而是結合電視劇,儘可能將那段歷史告訴她。其實,我們知道,很多電視劇的故事都是瞎編的,但由於其通俗易懂,從客觀上講,從某種意義上,倒也起到了歷史啟蒙作用。爸爸對歷史比較有研究,儘量將當時真實的歷史告訴她,把她所能夠理解的部分講給她聽,特別是清宮十大疑案,都像講故事一樣講給她聽。這樣,也拓寬了她的知識面。她當時很感興趣,說以後要研究歷史,特別是清朝歷史。
現在的孩子,條件比南南當時又好了許多,從各種媒體上包括網路上接觸到的東西更多,這就要求父母儘可能地、耐心地為孩子解答一切問題,隨時隨地遇到問題,都要不厭其煩地向孩子解答。如果當時不知道,也要告訴他,回家後查資料或書籍,知道後告訴他,或者和他一起查書,培養孩子看書和探究知識的興趣及樂趣。
(3)、投其所好
對孩子要多鼓勵、少訓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這就是今天許多教育學家提倡的“賞識教育”,這比讓孩子感到自卑強上千萬倍
時下,許多教育專家都提倡賞識教育,我們過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現在想來,對於南南的教育,如果說還比較成功的話,“賞識教育”的確起到了作用。可以說,對孩子多鼓勵、少訓斥,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良方。有了自信心,孩子學什麼都有興趣了。
前面講到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