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易見,朋友家的孩子是產生了嚴重的青春期困惑。這種困惑妨礙了她與異性的正常交往和理解。當她 步入青春期這個敏感的階段時,隨著生理發育上的逐漸成熟,性心理的發展也走向成熟。內心開始產生一種對 異性的神秘感和渴望與異性交往的心理需求。但她從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傳統的觀念以及個性特徵又使她覺得 男女交往是不好的事,會帶來不良結果。
於是,在思想上極力排斥與異性交往的想法,而內心深處的異性意識又使這種想法反覆出現在腦海中,形 成了內心的心理衝突和矛盾。其實,這種青春期的困惑並不是可怕的事情,它是人生髮展的必經之路,是世界 每一個青少年都要經歷的階段。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各種生理和心理變化,家長自己首先應該鎮定下來,不要被孩子的差異感到驚駭。孩子 對於自己的變化是迷茫的,內心是孤獨和無助的,他們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幫助。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 需要父母對他的關心與指點,幫助他們走出青春期的困惑。作為父母,我們還有什麼值得猶豫不決的呢,趕緊 把孩子的小手輕輕地牽起吧。不要讓迷茫的孩子在困惑中摸索,不要讓失落的孩子找不到家的感覺,和他一起 微笑著面對青春,面對人生!
青春期不是“危險期”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一種經驗:孩子進入青春期,不但身體的生長發育變化劇烈,而且,心理變化也非常明 顯。突出的表現有:孩子開始不願承認自己是小孩子,遇事總是擺出一副“大人”的神態,當家長以對兒童的 態度對待他時,他會嘀咕一句:“還把我當小孩子看呀?!”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原先那個“聽話”的好孩 子不見了。他不願再接受大人擺佈,希望家長尊重他的發言權。有時為了表現自己的“獨立性”,還故意頂撞 家長,甚至表現得蠻橫無理……
由於此時孩子身心的急劇變化,這就給他們的成長和教育帶來了困難。如果家長教育不得法,孩子就會不 接受家長的教育,而經常用固執、粗魯、執拗、孤僻、甚至離家出走等極端方式來表示對抗。許多西方心理學 家把青春期看作是個體發展上的“危險期”,他們認為個體發展到這一時期。此時孩子身心發展充滿著矛盾, 這個時期可塑性大,同時也是極易形成不良品質的階段。如果不正確地加以引導,這個時期的孩子就特別容易 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掌握青春期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堅持正面疏導,尊重、保護他們的 獨立性,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面對孩子的變化,家長應改變觀念,不能再把處於青春期的少年當作“小孩子”來看,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孩子渴望在家庭中扮演“獨立的一員”的角色,想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但由於認識水平、能力有限,他們 又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幫助,他們的“反抗”只是反對家長仍然把他們當“小孩子”一樣看待,反對過多、 過細的照顧、監督或父母的包辦代替。此時的孩子常常把反抗和不服從作為爭取改善與成人不平等地位的一種 手段。
做父母的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孩子這種獨立性的需求,孩子的這種反抗情緒和反抗行為就會逐漸演變成逆反 性格,對孩子的發展帶來困難。相反,如果家長珍視孩子這種渴望獨立自主的心理傾向,實事求是地支援他們 的願望、想法,鼓勵孩子的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事務,適當地創造有益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性和獨立活動能 力的環境,不過多地約束孩子,不包辦代替,則可以促進孩子的自我感、獨立性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當然,我們在採取措施來充分發展青春期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的獨立性、自覺性的同時,也不能完全把他 們當作成熟的青年人來看,家長適時地、適當給予孩子以熱情的指導也是必要的。
因為青春期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困惑,需要交流與解答的時期,如果這段時期忽視和孩子的交流,則有可能 使青春期變成“危險期”。
我有一個正在上高二的侄子,今年17歲。他在小學、初中時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受父母和老師的 喜愛。去年升入一所重點高中後,因班上高手雲集,競爭激烈,自感心理壓力很大,出現頭痛、失眠、焦慮、 煩躁,易與同學發生衝突,回到家裡也常常發脾氣,甚至摔東西、罵人,對父母態度很兇,輕則頂撞訓斥,重 則施以暴力,揚言不讀書了,要去出家當和尚。他的父母為此感到憂心如焚,和我一起商討要怎樣做,才能使 他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於是,我便和他的父母進行分析:從初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