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電情況下用輪流手刨方式營救二人,終於因為缺少救援工具沒能成功。一直到14日下午,這位在廢墟中跪了50多個小時的堅強的媽媽才被山東救援隊的消防官兵成功救出,幸運的是母子都平安。後來這名孕婦說,是腹中這個盼了10年的孩子讓她一直支援過來的。
被壓在廢墟下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強大的精神支柱,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幸運。很多廢墟里,最初都有呼救的聲音傳出,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聲音越來越微弱,最後變成了寂靜。
缺乏專業的救援隊伍和必要的救援工具,是這個城市在災後第一夜的最大難題。沒有被掩埋的人們所面臨的補給問題,在第一個晚上並沒有顯得過於嚴重,但是,對於廢墟下還活著的人們,每一秒鐘都那麼珍貴。本應該向死神搶時間的救援隊,卻因為技術和工具的問題束手,雖然人們急切到試圖用手刨人,但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必須面對客觀情況,目前都江堰的大部分救援人員是武警戰士,他們並沒有學習和被訓練過如何在水泥板和瓦礫堆下救人。
醫學理論告訴我們,被困後的72個小時,是營救生還者的黃金時間,營救行動在72個小時內完成最為理想。然而從地震發生到專業救援隊趕到,都江堰的被掩埋者,已經在廢墟下等待了12個小時,此時已是地震的次日——5月13日凌晨。
地震後,無數都江堰人與外界失去了聯絡,手機不通、有線電話不通——遭受地震的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類似情況,人們無法向外地的親友報一聲平安,親友在得知地震的訊息後也無法問一聲:“你怎麼樣?”有人說,無數都江堰人都經歷了這樣一個時刻:每個人都把耳朵貼在手機上,反覆撥打著那些撥不通的電話,直到電量耗盡,手機自動關機,最後才猛然發現自己身處一個沒有電的城市,對著天空欲哭無淚。
這就是地震後都江堰的殘破片斷,在第一個下雨的黑暗夜晚,過往那個悠閒愜意的城市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個養育了天府之國的城市,被劫難折磨得狼狽不堪。
今夜,無人入睡
與都江堰相比,成都所受的地震影響顯然要輕很多,但有1000多萬人口的成都,在地震中被驚嚇得不輕,畢竟人口太過稠密,一旦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地震的瞬間讓成都人心驚膽戰地跑到街上不敢回家,不少建築物裂開了一道道口子。隨著餘震的不斷髮生,夜幕悄然降臨。大多數成都人從一開始的驚慌失措,到後來的冷靜應對餘震,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謠言在人群中如瘟疫般散佈開來,成都風傳著有更加猛烈的地震來臨的訊息,不少已經回到家中的市民,在看到家裡的瓶瓶罐罐再一次瘋狂跳動時,爭先恐後地逃出家門,又聚集到開闊的空間裡。但上百次令人防不勝防的餘震,使成都人獲得了冷靜的態度,一名市民在網路日誌上說:“家裡的電視沒有砸壞,能夠看到其他地方的訊息。上網查了查,理論上餘震不會比第一次大。手機也通了。大家開始放心,桌子上的碗筷又跳起舞來的時候,我已經不去理它了。”
即便如此,還是有大約400萬名成都市民在震後第一晚選擇在外露天過夜。有記者評論說,5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個充滿溫情和關愛的特別夜晚。
500多次餘震把400多萬成都市民逼上了街頭。這名記者見到,“就連距離市中心較遠的二環路立交橋下都躺滿了躲避餘震的人群。許多人和衣躺在用報紙、床單、塑膠薄膜鋪成的‘床’上。也有的用玩撲克、玩麻將的方式和餘震較量,準備戰鬥到天明。”
“在南二環路兩旁,各種車輛排成長龍。雖然有眾多的市民在街頭過夜,街面上卻十分安靜,沒有人大聲喧譁,更沒有人吵鬧。
“人群最集中的地方要數位於城西的浣花公園。這裡是5年前成都打造的第一個佔地500畝的生態文化公園,沒想到,躲避地震的第一個夜晚,上萬市民不約而同地來到了這裡。”
在一個建築工地內,工棚裡的400個民工床位當晚全部被農民工們騰出來讓給附近的市民,據說住了近千人。農民工們在工地上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談笑聊天過了一夜。一位姓熊的農民工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我們年輕,一晚上不睡沒問題。”另一個農民工說:“我們為成都人獻點愛心,值!”
在震後第一個晚上,成都有3000多位市民在得知重災區缺乏血漿後自發獻血,採血站前獻血的人們排起了長隊。截至13日凌晨,成都市共安排了兩個愛心獻血屋和兩輛流動獻血車接受志願者獻血,很多人在排隊獻血中度過了這個難忘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