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4部分

求佛祖保佑,正好佛前碰上了晁蓋,段和譽見這個僧人相貌非常,卻面生得緊,於是搭起話來,又是言語投機,談而忘倦。聽晁蓋說起舊事,竟然曾是梁山大頭領,段和譽又驚又喜,對晁蓋更加敬重。

從此,段和譽天天都來崇聖寺,和本識和尚成了傾蓋如故的知交,段和譽說了自己的擔憂,問起西門慶平生為人,晁蓋大笑:“我那四泉兄弟非權勢燻心的好戰之徒,萬不致妄意挑動兩國干戈,施主儘管放心好了!”

晁蓋打了包票,段和譽聽了欣然之餘,仍有隱憂。因為人是善變的,也許昨日的梁山頭領西門慶還是高風亮節,但奪下宋朝的都城後,天下最大的權柄已操於他手,難免不變得野心勃勃起來。

這時訊息傳至,西門慶發兵西征,大敗西夏國王李乾順於麟府路。段和譽聽了,更是擔驚受怕,西門慶今天能打西夏,明天就可以來打大理——須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於是段和譽下了決心,再上崇聖寺,欲請本識大師出馬為和平使者,代表大理往見西門慶通聘問。

晁蓋聽西門慶接掌梁山後,幹成了好大事業,心中也替他高興,再加上段和譽的請求,不由得靜極思動,便答應了往故國一行。

段和譽大喜,遂沐浴齋戒三日,舉辦盛會,封崇聖寺本識大師為尊貴的國師,然後親修國書一封,交由本識大師出使中原。本來還要準備了厚禮的,但晁蓋卻搖手道:“我那四泉兄弟是天星轉世,非比常人,他識人待人全看誠意,卻非在區區禮物上說法。我一盂一缽,單身獨往,何其方便快捷,若隨了車馬禮物,累贅多少——如今我只攜國書而行,必誤不了兩國間大事!”

於是晁蓋一路北來,往軍前尋西門慶。穿過吐蕃諸部時,聽人說起西門慶欲召開民族議會,只是吐蕃諸部尚在猶疑。晁蓋不由得暗暗點頭。這正是:

因有故人通歡好,方得邊地止波濤。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八章 鳩摩智

晁蓋並不是天生的好學之人。他學武是因為自己天生神力,很多武學上的道理自然而然就通了,不知不覺就成了一代高手,而這時,習武已經成了他生命中的愛好,再也放不下了,所以本身武藝更加精益求精。

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此理萬世不移。

出家崇聖寺後,因大理地近吐蕃,晁蓋又接觸到了藏經,這對為尋找心靈上的寧靜,潛心佛學的他來說,是一個興趣開發的機會,於是晁蓋一頭扎進了崇聖寺的三塔藏經閣裡去,孜孜不倦,無以自拔。

崇聖寺裡的大和尚們吃飽了沒事幹,又不象其它地方那樣養女色以自娛,因此很多人都成了譯經的高手,晁蓋在這樣良好的學習氛圍裡,他的經文水準日新月異,能說一口流利的吐蕃話已經算不得甚麼了,晁蓋可以用吐蕃語參加寺裡舉行的辯經法會,而且頗見鋒芒,那才叫有了點兒小小的成就感。

今天,行走在吐蕃境內的晁蓋感受到了所在各部落對西門慶的疑慮,他知道,自己可以應該幫兄弟一把了。

吐蕃人篤信佛教,高僧輩出,這一代便有一位鳩摩智大師,其人廣譯天竺佛家經論為藏文,弘揚佛法,渡人無數,是吐蕃人心目中聖賢一般的存在。

這位鳩摩智大師避地而居,不問俗事,只是潛心佛經譯著。這一日卻聽隨身的小喇嘛來報:“門外有一僧,生得相貌兇惡,自稱大理崇聖寺本識,特來求見。”

鳩摩智停下了手中的譯經工作,奇道:“大理崇聖寺本識?我與此人素不相識,他來見我怎的?我多少經文未譯,時間寶貴,哪裡有閒空支吾閒人?也罷!我書一偈與他,令其知難而退便是!”

說著,鳩摩智大筆一揮,用藏文寫了一段佛經的問難偈文,讓小喇嘛遞出去,然後自己又埋首譯經。誰知過不得半晌,小喇嘛又急匆匆地回來了,二話不說先奉上原先那張偈文:“師傅請看!”

鳩摩智接手一看,卻見上面墨跡淋漓,亦用藏文寫著一段回語,雖然筆跡醜拙,但見解獨到,足解人之茅塞。鳩摩智這一驚非同小可,急忙起身道:“那位本識大師何在?”

小喇嘛道:“便在屋前立候。”

鳩摩智“哎呀”一聲:“卻是我怠慢高賢了!”說著顧不得及履,急匆匆撲出屋外,向晁蓋合什為禮:“不知師兄大德光降,卻是小僧之過也!”

晁蓋急忙還禮,二人入禪堂落座,言語數交,各逞機辯,幾個回合下來,二人均是暗暗佩服對方學識了得。只是鳩摩智底蘊深厚,晁蓋到底還是初學者,眼看三板斧將要使盡,萬幸那個小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