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要目的並不是為了節省時間,而是為了維持生產,避免礦石供應不上。技術成果只有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時,才可能被廣泛應用。例如,為了節約糧食人們才使用磨盤,為了節省棉花人們才使用紡車,那些利用技術來節省時間的做法一定是商人所為。從1512年到1520年之間,商人們抱怨薩爾斯堡(Salzburg)的金銀礦中使用的有些搗礦機速度不夠快,因此必須要用最新的產品替換掉。

直到16世紀初,大多數手工作坊主依然只為了餬口勞作,絲毫沒有加快生產速度的想法。然而有幾位厭倦了手工作坊緩慢的工作節奏,其中最著名的是約翰內斯·古登堡(Johannes…Gutenberg)。他發明了新的活字印刷術,替代了以前費力耗時的手工抄寫工作和笨重的雕版印刷術。不久之後德國的一些城市成立了大學,商人們也逐漸開始重視讀書的作用,整個社會對書籍的需求不斷增加。雖然可以採用傳統的辦法多僱用一些工人手工抄寫,或者多刻一些印刷版,但是古登堡發明的方法更加方便快捷。後來他還發明瞭鉛字筐和鉛版,這樣書籍的生產成本降低了一半。

這種降價的趨勢一直延續到了16世紀。古登堡改革了以前沉悶的印刷工具,一夜之間印刷速度就有了飛速提高。在德國宗教改革期間,新的印刷技術透過了考驗,這種印刷術廣泛流傳並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

其他人很快也意識到這種新型技術的重大意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仿造他的技術,他也並不想刻意隱瞞自己的技術。1500年左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