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約中進一步縮短了原有的郵遞時間。根據條約規定,從布魯塞爾到巴黎的夏季郵遞時間由44小時減少到36小時,從布魯塞爾到因斯布魯克的郵遞時間也由132小時縮短到120小時。另外驛站之間的距離也由原先的5裡減少到了4裡(約合30公里),16世紀末又從4裡縮減到3裡。
商人們又一次率先踏上追求速度的征程,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加快資訊傳遞速度。15世紀末,德國南部的一些大商人就開始和塔克西斯家族建立聯絡。當他們親身領略到義大利和荷蘭兩地商業中心的資訊傳遞速度時,他們立刻就意識到速度的重要意義。雖然1500年左右郵政業務還尚未向私人開放,但是韋爾澤家族(Welser)已經把商業信件專門交給塔克西斯家族進行郵遞。19世紀末,人們在法蘭克福發現了175個郵包,裡面共有272封信。這些信件大多數寫於1585年,幾乎全是從義大利寄往科隆、安特衛普和列日的信件,內容大多數涉及訂貨、投訴、商品樣品和匯票支付函以及一些關於糧食價格和兌換比例的訊息。
後來郵局開始面向大眾服務,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資訊,商人們也因此失去原有的資訊優勢,對此他們非常不滿意。為了重新獲得資訊優勢,商人們開始想方設法在事情發生的同時得到資訊,例如透過媒體和廣播現場報導貨船失事的經過。當然要達到這種水平還需要好幾百年的努力,然而人們從近代初期開始就努力嘗試超越時間。來自安特衛普省的商人克利斯朵夫·庫爾茨(Christof Kurz)在寫給何夫人啤酒廠的信中寫道“他發明了一種新方法,利用占星術能提前14天估算出胡椒、生薑以及藏紅花的價格”,然而這種速度即使是當時宣告顯赫的塔克西斯家族也望塵莫及。
後來查理五世和瓦羅亞家族在荷蘭進行了一場宗教改革戰爭,戰爭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王室破產。在戰爭和欠款的雙重影響下,塔克西斯家族的跨國郵遞業務屢屢受到阻撓,1577年後他們甚至被迫停業。雖然經歷了上述不幸,但是16世紀的資訊傳遞速度和中世紀相比依然有驚人的進步。即使和中世紀晚期最快的義大利商業信函相比,16世紀人們還是成功地把郵遞時間縮短了一半。由於宗教意見不合,新教的統治者為了不再受到天主教的束縛,開始自行籌建驛站,這樣也在無形中擴大了郵遞網路。商人依然是社會中最重視速度的群體,郵政專線由於戰爭被迫關閉,商人們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他們還強烈抗議當時緩慢的郵政業務,認為郵局必須加派人手才能快速完成郵政業務和信件郵遞工作。1577年奧格斯堡的商人緊急成立了一個商人郵局,負責從奧格斯堡到科隆和安特普頓的信件郵遞工作。在奧格斯堡負責郵政的專員為此大發雷霆,他甚至破口大罵:“這些商人都是些暴發戶、懦夫。國難當頭竟然沒有人敢站出來支援國家。”1579年,魯道夫二世改革了郵政系統並宣佈郵政業務為皇室特權,他還任命萊昂哈德·馮·塔克西斯為國家郵政主管。所有的問題似乎一下子都迎刃而解了,然而人們對速度的追求卻並沒有因此停止。塔克西斯家族開始努力縮短郵遞過程中未被利用的時間。他們發現大多數城市到了晚上都會關閉大門,這樣郵差不得不等到天亮才能進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隆市民設計了一套裝置,他們讓郵差把信件放在一個大袋子裡,然後再把它拉上城牆。1615年,塔克西斯家族開發了從庫厄芒茲(Kurmainz)直達布拉格的郵政專線,當時出任帝國郵政主管的萊昂哈德也許諾這條新線路會比以前經奧格斯堡到布拉格的線路快3天。
第2章 城市時代:加速的開始(10)
隨著郵政專線的進一步發展,逐漸產生了新的郵政網路。17世紀初,中世紀建造的道路和馬車依然承擔著資訊傳輸的主要任務。1584年法國已經建成了9條郵政公路,252個皇家驛站。為了方便郵差過河,還建造了13個渡口。同時人們還努力提高郵政客運的速度,1575年除了信件郵遞業務外還新設立了郵政客運服務,很快法國的36個省州都開通了到巴黎的客運服務。德國於1640年開通了從希爾德斯海姆(Hildersheim)到不萊梅的客運專線。為了節省乘客的時間,私人運輸公司開始協調發車時間:卡塞爾和法蘭克福之間的業務於1644年開始,到1649年業務領域進一步擴充套件到客運服務領域,商人和旅客都可以乘郵車往來於兩地之間。後來這條線路的運營商建議進一步擴大線路,這樣就可以把不倫瑞克(Braunschweig)、希爾德斯海姆以及漢諾威、漢堡和